引发吴楚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刘濞为什么会失败?刘邦种的因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3-04 11:21:18

七国之乱不完全是刘濞挑起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诸侯王问题。

刘邦在秦末汉初打天下的过程中,由于政治原因,分封了异姓诸侯王,在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异姓诸侯王纷纷起兵叛乱。

刘邦先后平定了燕王臧荼、淮阴侯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的叛乱,到刘邦去世时,只剩一个异姓王,就是长沙王吴芮。

为了维护统治,控制边远地区,在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刘邦大封刘姓诸侯王,从以功劳封异姓王转变为以血缘亲属关系封同姓诸侯王。

刘邦一口气封了十位同姓诸侯王,分别是:

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吴王刘濞(刘邦侄子,刘邦次兄之子)、楚王刘交(刘邦异母弟)、齐王刘肥(刘邦庶长子)、赵王刘如意(刘邦第三子)、代王刘恒(刘邦第四子)、梁王刘恢(刘邦第五子)、淮阳王刘友(刘邦第六子)、淮南王刘长(刘邦第七子)、燕王刘建(刘邦第八子)。

刘邦

同姓诸侯王之中,七个是刘邦的儿子,一个是刘邦远房的堂兄,一个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是刘邦侄子。

刘邦为了巩固统治,还与功臣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去世后,吕雉执掌政权,她在位时,一方面大力打击刘邦的诸侯王儿子,另一方面又大肆分封吕氏族人为王,打破了刘邦的白马盟誓。

吕后去世后,所封的吕氏诸侯王被功臣与皇族联手消灭,功臣与皇族拥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在位时期,贾谊和晁错曾多次上书皇帝,提出削藩的建议,但汉文帝未采纳。

二、朝廷削藩。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刘启继位,晁错继续向汉景帝提出削藩,为此晁错特意写《削藩策》献给汉景帝。

《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削藩会导致诸侯国谋反,不削藩,诸侯国还是会谋反。

削了藩,反得快,灾祸小;不削藩,反得晚,灾祸大。

汉初分封

不久,汉景帝下达削藩令,因为诸侯王犯法,朝廷削去了楚王刘戊的东海郡,削去了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削去了赵王刘遂的河间郡,削去了胶西王刘卬的六个县。

削藩令下达十多天后,吴王刘濞领导的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刘濞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晁错。

晁错居然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汉景帝是和平年代长大的皇帝,根本不知战争为何物,更不愿意御驾亲征,之后汉景帝听从袁盎的建议,斩杀晁错。

朝廷削藩显然是刘濞反叛的主要原因,晁错说的对,不管朝廷削不削藩,晁错都会反叛。

三、汉文帝纵容刘濞,刘濞与汉景帝有仇。

汉文帝时期,刘濞的儿子刘贤进京,与刘启一起下棋时产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刘启用棋盘子失手打死了刘贤,当时的刘启还是太子。

皇帝的太子打死了诸侯王的儿子,这事闹大了,汉文帝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到吴国去安葬,结果刘濞很生气,又派人把儿子的尸体送到长安安葬。

吴王刘濞

之后刘濞与朝廷产生了隔阂,并且刘濞开始装病不来朝见,汉文帝派人调查刘濞,并扣留了吴国的使者,刘濞一度很恐惧,甚至有谋反的意图。

后来汉文帝听从吴国使者的建议,释放了被挽留的吴国使者,并且特别准许吴王刘濞不来朝见天子,汉文帝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纵容了刘濞。

刘濞自此二十多年不来上朝,在此期间,刘濞干的最多的就是暗中积蓄实力,准备谋反。

刘濞并不感谢汉文帝对他的宽容,反而加紧准备谋反,如果汉文帝更进一步,当时就处罚刘濞,当时的刘濞并没有准备好,完全有能力快速拿下刘濞,不至于要等到汉景帝时期才爆发七国之乱。

四、刘濞有铸币权和制盐权,实力强大

《史记 吴王濞列传》:兄子濞王吴五十馀城......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於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

七国之乱爆发前,晁错就料到吴王刘濞会谋反,刘濞统辖五十多个县,又因为儿子被汉景帝打死,假装生病不肯入京朝见,依照古代的法令应该杀掉,但汉文帝不忍心,反而赏赐他拐杖。

汉景帝削藩

刘濞并不领情,比过去更加骄横过度,刘濞在吴国开采铜矿铸造钱币,又煮海水制盐,还招揽天下亡命之徒,谋划叛乱。

汉朝初年,允许私人制盐买卖和铸造货币,这是两项重要的收入,吴国依靠制盐和铸币很快就富足并强大起来,实力一强大,野心难免膨胀,谋反在所难免。

从汉景帝下削藩令仅十几天后,吴王刘濞就发动叛乱来看,他是准备多时了,各项谋反准备早就差不多了,只等一声令下,很短的时间中,刘濞就集中了数十万大军,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

晁错都能发现刘濞在准备谋反,说明刘濞的谋反倾向很明显了,有没有朝廷的削藩,刘濞都会谋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就像晁错说的那样。

吴王刘濞联合七个诸侯国一起谋反,仅三个月时间,就遭到了失败,原因是什么?

1、不得民心。

刘濞的反叛明显不得民心,这是一起诸侯王反抗汉朝皇帝的战争,普通天下莫非王土,此时汉朝已经建立近50年了,其统治基础已经稳固了。

百姓不希望再开战端,自然不会支持吴王刘濞。

晁错

刘濞反叛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晁错。晁错被杀之后,刘濞仍然没有放弃战争,这说明刘濞真实目标根本不是诛晁错,而是推翻汉朝的统治,这也让刘濞失去道义。

刘濞没有反叛的群众基础,从地图来看,吴楚七国都是处于汉朝的东部及东南边境,地处偏远,富庶的中原、关中地区是皇帝的直辖统治区域,是支持皇帝的。

不得民心的战争自然会失败,吴楚七国之乱也仅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

2、叛军战斗力弱。

吴楚七国之乱参与的诸侯国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由于这些诸侯国的国土并未联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叛军也没有集合在一起,七国之乱的真正主力是吴国与楚国军队,吴楚主力首先攻打是梁国。

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联军攻打齐国,而赵王刘遂则独自为战,济南王刘辟光行动不详。

吴楚联军三个月没有攻下梁国,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三国联军三个月也没有攻下齐国,整个七国之乱期间,叛军没有攻下任何一个诸侯国。

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战斗力并不强,甚至很弱,虽然攻城战是最难打的,但是西汉近50年没有打仗,战斗力都弱了,除了汉朝对付匈奴的边军之外,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几乎没有战斗力。

正国为叛军长期攻不下梁国与齐国,这就给了周亚夫率领的汉朝军队机会,周亚夫并不与叛军正面交战,选择切断叛军的粮道。

吴楚联军的粮食在淮南的东阳,需要运到梁国前线,从淮南运到河南,路程有几百公里,周亚夫派人切断了粮道,吴楚联军开始断粮,不攻自破。

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也因为攻不下齐国,各自逃回国内,被汉军各个击破,赵国则被汉将栾布、郦寄引水攻破,七国之乱被迅速平定。

吴王刘濞、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战败被杀,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战败后自杀。

3、能力与实力问题。

吴楚七国之乱的实力远远不如汉朝中央政权,七国加在一起地盘不如汉朝的一半大,人口、城池也远远不如汉朝,再加上还有些诸侯国不支持七国叛乱,也算是七国的敌人。

刘濞手下也没有特别出众的人才,打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既需要有强大的实力,又有一个稳定的团队,还要有各种人才的投靠,就像当初的刘邦一样。

七国之乱打了三个月,都没有超过梁国的地盘,刘濞个人能力有限,手下又没有人才,怎么可能打败汉朝,别说名将周亚夫了,刘濞都没有打败梁王刘武。

刘濞无能,周亚夫有才

此外,刘濞父子还不相信手下将领,刘濞手下有个叫田禄伯的大将军,建议刘濞分兵,由他带领一支军队沿着长江往西走,攻打武关进入关中,但刘濞太子刘驹不同意,先不管这种策略行不行得通,起码刘濞不会相信手下人。

刘濞还不懂军事,他手下有个年轻的桓将军建议,不必攻取沿途城池,要长驱直入中原,占据洛阳武库,避免与汉军在平原交战,这个观点其实是正确的。

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攻打,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损失大,战功少,只要长驱直入攻下长安,汉朝就会瓦解,但这一战略风险会比较大,只能说各有利弊,刘濞也没有听从这个建议。

刘濞手下有个叫周丘的人,倒是有些能力,凭借刘濞给的符节,在下邳聚集了一帮人,得到3万军队,然后攻略城池,发展到10多万人,周丘准备与刘濞会合,结果刘濞已经失败被杀了。

刘濞的能力是有很大的问题的,他没有刘邦的能力,却有刘邦的野心,自然只能是失败了。

1 阅读:98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