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有很多出不了本地的吃食,在当地人人都知道,出了门外人就不知道了。
这倒不是本地人保密不愿意说,确实如此,比如铜川耀州区的这几个。
咸汤面比如耀州的咸汤面。
“不吃咸汤面不算到耀县”,很多人只是知道药王山孙思邈,最多还知道一个耀县水泥,但对于耀县人每天吃的咸汤面,却不甚了了。
我是面肚子,什么面都吃,所以到那里都找当地的特色面吃。
耀州的文化人说咸汤面的出名和几位名人关系大,一个是老舍先生。民国时候老舍先生途经耀县,吃过咸汤面印象深刻,曾这样描述:
“前些天在耀县吃过一碗咸汤面。咸汤面汤咸,微辣,感觉面有些微黄,中间有细微小槽,似乎用竹签子压过,面筋韧爽口,豆腐在原汤中浸泡已久,微泛酱油色,咬一口,中间嫩白,口有余香。”
还有一个就是贾老师,住在耀县城北的桃曲坡水库写《废都》的时候,步行七八里路来县城改善生活,也就是一次吃两碗咸汤面。有时回去走到半路,感到肚子又饿了,返回来再吃一顿。
你读《废都》的时候,有没有读出咸汤面的味道?
其实咸汤面是下苦人吃的饭。乡下人到县城里,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没办法要一碗汤面,面汤咸一些,捞完面后,把娃他妈烙的干锅盔掰成块泡到汤水里,算是一顿饱饭,回去还在乡里夸:县城的饭,就是好吃。
想想看:面是先一天加碱水揉好的面,吃的时候用调好的煎汤将面条透热,生姜末,生葱(韭)花及油泼辣子。生姜黄、葱韭绿、油辣红、豆腐白,煎煎活活的吃上一碗,美太太。
窝窝面如果说咸汤面是普罗大众的饭食,窝窝面就是面中的贵族。
二十多年前,我们小伙子跑到药王山混饭吃,因为一个朋友在这段高速工程段当监理,晚上在耀州城里吃饭。吃喝完了,他说咱吃个醒酒的饭,我就记上了这碗窝窝面。
真是香!
小拇指盖大小的面窝窝,应该是用筷子头一个个戳出来的。有人说这就是麻食子,这做工是麻食子能比的吗?
里面有鸡蛋、肉米、核桃仁、木耳、口蘑……据说这面都是用鸡蛋和的。不用说,窝窝面的做法也是很复杂的,我也说不清。
十多年前,我们一家人来到耀县,我满大街找窝窝面,却没有找到。要知道:窝窝面不是一般饭馆能做好的,要大馆子才能做。
后来找了一家,上了一窝,里面内容不少,却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窝窝面其实是一道菜,不是街头老百姓常吃的东西,和咸汤面不是一类东西。“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窝窝面”,即便是耀州人,吃到正宗的也没有几人。
是真是想念当年的味道。
疙瘩和油茶说耀州有三面,咸汤面和窝窝面是没有问题的,第三面有人说是刀嫠面有人说是饸饹面。
刀嫠面不错,酸汤饸饹也不错,但是关中地区的刀嫠面和饸饹太多了,反而显不出耀州的特色。
耀州的特色的“疙瘩”和油茶。
说捏“疙瘩”,也就是耀县人能听懂,就是小饺子,有多小?最小如同指甲盖大小,皮薄馅多,颇费工夫。一般一百个为一斤的,才能叫做耀州疙瘩。
有人说这是源于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时的供品,看来太后西逃,给陕西带来了不少美食,大家都知道蓼花糖,却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疙瘩”。
还有一个是“杏仁油茶”,其实关中杏仁油茶有名的不止耀县,其他地方也有,不过耀县人民也是真爱吃,早上卖不到11点,基本上就没有了,来迟的人眼看着光光的锅底了。
看看,如果你没有来耀州,能吃到这几种食物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