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未预约的情况下,强闯武汉大学被拦,却高喊“都是中国人凭啥不让进”!
做法显然是强词夺理了。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于探访高等殿堂的心情之迫切。自口罩期间大学暂时向外界关闭了大门,人们对高校的开放翘首以盼。
开放,才是大学精神我家就住在大学门口。2020年之前的高校,不存在限制和预约这一说。
有的时候是带着孩子去校园里打打球跑跑步;有时候是去图书馆或咖啡厅安安静静坐上一下午;有时不过是饭后随便走走,走着走着,就步入了校园。
毕业季,你能感到校园里的风都散发出淡淡的伤感;开学季,各种迎新的标识和活动,让人跟着充满兴奋和期许。
走在人流如织的校园,没有人关心你是学生、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迎面而来的年轻人,或许是个大一新生;或许是个年轻有为的教师;亦或许只是个租住在附近,立志要考到这个学校读研的学子,只为通过让梦想变得更清晰的方式,来激励自己。
开放和包容,才是大学精神。
大学,是一座城的名片。在文化熏陶方面,大学理应担负重要的社会责任。
预约制,是在师生利益和公众利益之中所做的平衡口罩摘下之后,随着公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学也开始了逐步恢复向社会开放的做法。
清华、北大、浙大、武大等高校,都开始了从恢复校友入校权限,到面对公众提供预约渠道的措施,但无论如何,都远未及2020年的完全开放程度。
对于名校,以及网红大学来说,开放,确实意味着不小的承客压力。尤其在旅游旺季,若不加限制,口罩期间憋疯了的游客,分分钟能挤爆校园。
大量的游客涌入校园,拍照、打卡、占据食堂资源,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是事实。
因此,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反感校园“景点化”,不愿校外人员随意进校确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采取预约制度,针对访客数量变化进校限流,是学校在师生利益和公众利益之中所做的平衡。
更人性化的预约制度,是出路可以看到,不同的高校,开放规则五花八门。
有的,只向校友和在校师生员工的亲友开放;有的,需要按规则申请不同规格的校友卡、访客卡、因公来访卡、急事未预约来访等;有的,规定了严苛的访问时段;有的,还要求在预约时勾选上什么“东门”、“南侧门”。。。。
异地的游客,很难摸清负责的开放规则,因为对一些规则的忽略和误读而错失探访机会,当然会遗憾不已。赶上个别脾气暴躁的,可能就要当场掀桌子了。
为了保障学校安全,精细化管理值得提倡,但不应该是将难度和成本都转嫁到访客身上。
预约难也导致了“黄牛”业务的滋生。不同学校的“参观费用”甚至被明码标价,清华大学每人80-120元;进入北京大学150-200元;进入厦门大学30-60元等等。。。相信这些,也不是校方希望看到的。
预约限流可以理解,但是在预约方式和规则制定方面,校方应当充分换位思考,设计地更加人性化。而不应当为了方便自己管理,用一系列高高在上的、繁冗的、苛刻的预约条款,将原本开放包容的校园,变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如何预约入校?总之,当下现状就是,如果你有带着孩子去探访高等学府的计划,就一定要做好功课,进行提前预约,以免留下遗憾。
这份高校参观预约攻略请查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