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忆百勤
◎王强
赵百勤的记忆,在运城人的心中,莫过于百勤公园了。
九十年代初到二十世纪,百勤公园就成为运城人逢年过节必去打卡的景点,许多河东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人的美好记忆都和百勤公园息息相关。
我们要感谢一个老人,那就是这个公园的创始人一一赵百勤。而这个老人在2月2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93岁。他走得特别安详,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只是轻轻闭上双眼,没有痛苦。
当年的百勤公园可以说是黄河金三角乃至全国唯一一座集名贵园林花卉、动物养殖、马戏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赵老以前瞻性的思维和经营理念,创造了公园商业文化的先河。当年的百勤公园每到春节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盛况空前。平常假日,一家人扶老携幼来百勤公园赏花游园看各种动物,己成为运城人民生活的常态。
赵老带领百勤公司几十名员工历时八年将昔日“屠宰场”(百勤公园前身为牧工商肉联厂)建成了一个总面积达150亩,有着1600余种、130万株名优奇缺花木的生态公园。自己也由一名昔日杀生的“屠夫”成为伺弄花草的园丁。 那时的百勤公园好像一个大花园,梅花、海棠、菊花、月季……争相斗艳、姹紫嫣红。百勤园内植物品种繁多,银杏树、柳叶槐、金枝槐柳树、枞树、皂角树、五彩槐、龙桑、垂樱桃树应有尽有。园内还栖息着野兔、刺猬、灰喜鹊、黄鹂、八哥等10多种野生动物。
图为作者(左)2012年4月5日在百勤公园给市民拍照
当时河南的牡丹,陕西的郁金香种植远近驰名,但运城却惟独没有能代表河东的花卉。为了弥补这一空白,赵老把眼光盯上了发展菊花上,他南上北下多方拜师学习,历经几年时间潜心研究培育菊花。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他通过技术引进,科学嫁接菊花,成功培育出5万盆红衣粉钩、泉乡水长、白霜满天、丽金等十多种菊花优质品种。尤其一盆金菊竟开出了12000朵花,让运城市民大开眼界,啧啧称奇。为了让更多的市民领略万紫千红,争相斗艳的菊花风采,专门在南风广场举办了首次菊花展。
百勤公园在最辉煌的时候,不仅仅是运城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大花园,还是各种民俗和非遗表演的平台,通过逢年过节一些大型文艺表演,向游客展示河东一些地方民俗表演和非遗演出。使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诸如“永济韩阳背冰、临猗角杯扎马角”等非遗民俗表演。还引进河北沧州大型马戏,河南斗狗等惊险刺激节目,让运城人民大开眼界,大呼过瘾。赵老用不一样的经营理念把百勤公园打造成运城的一张名片。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以及赵老身体原因,公园开始走下坡路,甚至彻底闭园。从那以后,走下神坛的百勤公园就成为运城市民曾经的美好记忆。
赵老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身体行动不便,却依然乐观豁达,保持着永不服输的百勤精神。他在自己充满坎坷的生命长河里创造的九个第一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拼搏向前。
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华夏股票第一张就出自他之手。
二、八十年代运城全市(县)个体纳税第一户。
三、“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块基石。中央政策研究室张慎教授前来调研百勤公司时认定这才是一个改革好范例,值得在全国推广。
四、打破“铁饭碗”的第一锤。八零年市政府明确批准赵百勤第一个“停薪留职”,属干部“下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五、建造、培植“万元户”“专业户”第一“神”。
六、华夏古今牛马第一贩,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农村畜力紧缺,他就从内蒙、新疆、伊利,先后购回大马一万四千余匹,骆驼一千八百余头,收购黄牛20余万头。
七、创办个体公园第一座。1997年,他创建了150余亩的“百勤公园”。
八、拯救国家濒危珍稀树种第一人,对宋代、明代,还有恐龙时期的国家级稀有树种,进行繁殖培育,拯救了一大批濒危树种。
九、感动中外的第一传奇人,八十年代底,由意大利、西德合拍的纪录片《四不象》企业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九十年初,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民魂》。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影式。
他的这些丰功伟绩,不仅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中国逐渐走向富裕的历史阶段,并成为那个时代的潮头儿、领头羊,其功至伟。
赵老斯人己逝,然风骨精神依然傲立于天地间,像巍巍中条山,滔滔黄河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插图/董应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