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争大片和盛唐边塞诗的联系

鱼思羽 2020-10-22 16:45:56

前面咱们说了美国人喜欢拍反战题材电影,尤其是反思越战的电影。

但其实美国人也会那种宣扬自己武功,显示自己如何了不起的战争大片。

这就和盛唐时期,很多诗人也喜欢写边塞诗一样,也是在彰显大唐武功。

下面咱们仔细说说。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很成功。

今年美国疫情期间,因为警察射杀黑人青年的事儿,引发各地骚乱,也许有人会觉得美国这个国家的人不太爱国,其实不是那回事。就说一点,美国大兵在国内的地位很高,你看李安拍摄的《中场战事》,虽然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宣扬战争,但是电影里主人公因为在伊拉克参战而成为英雄,回国后到处都是掌声和鲜花,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见一斑。

美国大片也不乏这种宣扬英雄主义的战争大片。

最著名的大概要算《珍珠港》了,这部大片,处处瞄准了《泰坦尼克号》,试图复制后者的票房神话,虽然评价当然不如卡神的经典之作,但当年也算风靡一时,在国内上映票房和口碑也都不错。

这部电影的主要卖点,是所谓战争中的爱情,战火翻飞里的三角恋,爱情的桥段确实有点俗套,但是战争场面却是实打实,担当起大片二字。

这部电影也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爱国主义宣传大片,电影里把美国大片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完美——当然不是高大全的那种完美,两男主还为了一个姑娘争风吃醋,但是美国电影就擅长刻画这样的英雄,略有瑕疵,让观众觉得更加真实的英雄。

美国在二战的贡献主要就在太平洋战场,所以美国的战争大片基本上都是在打日本人。珍珠港遇袭更是展现其爱国主义大片最佳场景,所以关于珍珠港的段落在美国大片里处处可见,《虎虎虎》就不用多说了

其它类似的宣扬英雄主义的电影,像去年的《决战中途岛》,也是以珍珠港遇袭作为开篇。

回顾美国拍摄的这些战争大片,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里面一定有个英勇无畏的战士,电影的主角刻画得确实非常好,毕竟美国的价值观就是喜欢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嘛。

这方面,《爱国者》算是最能代表这种特点的电影了。

这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电影,算是美式爱国主义的起源了。

然后《血战钢锯岭》也是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战场英雄的故事。

其它类似的电影咱们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总而言之,美国人拍这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战争大片,确实是值得咱们学习。咱们天天在讲主旋律,结果搞到最后,主旋律电影某种程度上成为剧情不好看的代名词,看看人家美国人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大片,又好看,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就把爱国主义宣传好了。

咱们再看盛唐时期写的那些边塞诗,也是个个豪气冲天,充满了一股老子天下第一的豪情。

说到盛唐边塞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金戈铁马,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魄,基调大多昂扬向上,充满一种浪漫主义豪情。

盛唐边塞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西域边塞风光,以及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边塞诗巧妙地把那种广阔天地的氛围,和好男儿就要去边疆建功立业的理想结合起来,西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阔格局,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霸气结合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热血上头,激情澎湃。

边塞诗的经典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王昌龄的《出塞》可谓千古绝唱。

他另外一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是同样的豪迈。

其他著名诗人也都少不了边塞诗,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也是要斩楼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总而言之,盛唐气象才有此等盛唐诗章,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种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下,在盛唐四海归一,天下万国来朝的氛围中,这些握笔的书生也个个都有一种英雄梦。

你看到了宋朝,就没有诗人写边塞诗了。

为啥啊?因为唐朝是出去打别人,宋朝是老被人家打。前面是被契丹人打,后来是被金人打,再后来终于被蒙古人灭了国,从头打到尾,都是在挨打。

此情此景,让宋人怎么好意思写我如何牛逼?别的不说,人家王昌龄、岑参、高适跟着中原军队一路去了西域,所以才能写出边塞诗,宋朝人连宁夏都过不去,区区一个西夏都打不过,差得太远了。

宋朝军事如此水平,怎么可能写得出边塞诗呢?没有那股气吞天下的气概,当然写不出唐朝诗人那种“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了。

所以说美国人拍的战争大片,和盛唐诗人写的边塞诗,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充满了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豪情,没办法,人家确实就是各自时代的老大,就是有这股霸气,不服不行啊。

0 阅读:39

鱼思羽

简介:影评人,专注于撰写深度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