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今天在郑州成立,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吴全智、河南省旅游局原常务副局长方洪莲、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吴合振、河南省委党校原副书记校长李希辉、河南省质监局原付局长肖继业、河南省农牧局原局长陈聚才、河南省常委,省政府参事、农业科学家蔡德龙参加会议在主席台就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克君主持会议,领导们就餐饮专家委员会成立分别作重要讲话. 会上,省委党校副书记、研究会副会长李希辉宣布成立了“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吕长海大师和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负责人张伟分别介绍了成立该委员会的必要性。
会上张伟宣布餐饮专家委员会领导组织机构名单,罗新安、李顺发、吕顺增、刘志全、王国君、曹书东、介占西、刘新生、陈来成、邢宝德、刘清明等组成。
“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阶段成果交流会
暨餐饮专家委员会在郑州召开
11月22日上午“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阶段成果交流会,暨绿色餐饮专家委员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十届人大副主任、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全智出席会议,会长方洪莲、执行会长吴合振、副会长李希辉、肖继业、陈聚才、蔡德龙、王克君和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华名厨、豫菜宗师吕长海参加会议在主席台就座,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克君主持会议。全省300家餐饮、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长方洪莲作了重要讲话,她说:十月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在五中全会为“十三五”勾勒的发展图景中,实现“健康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根基。
她讲到:“健康本身就是生产力。”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决策层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保障国民健康不仅是增加群众改革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对健康的投入有着实实在在的回报,其中最重要的产出就是国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长,以及疾病负担的降低。
促进健康还会使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国民健康战略在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孕育了新的市场机会。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健康促进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次,对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要求较高。在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健康促进将成为所有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而更顺畅地融入所有政策。
实施国民健康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打造健康主要是将全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努力建设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健康社区。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卫生、提高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水平、大力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每个人都将成为受益者。
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监管。同时,民众的生活观念尚未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疾病负担的最主要来源。改善生活方式需要发挥政府主导的杠杆作用,包括增加资金投入,扶持相关产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等。相关部门要针对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应对策略,完善覆盖全民的国民健康生活监测系统,并逐步将国民健康生活监测指标纳入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
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危险因素降到最低,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以及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然而,随着近代工农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逐步加剧,已经危及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作用以致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问题已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谓安全食品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因素。
她指出:“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10家单位共同发起的活动,活动开展两年有余,两年来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始终按照“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学者在全省深入医院、学校、宾馆、酒店、种植、养殖以及食品加工企业调研,深入了解我省食品安全现状,弘扬中原优秀食文化,在挖掘、整理非物质食文化遗产,宣传推介绿色、有机、安全、营养、健康食材,从科学角度引导全省人民健康饮食,推动我省的食安全、食文化、食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挖掘出许多极具特色,极具代表性的绿色食材和地方特产,并向全省逐步推介,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赞誉。可以说河南在“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出台之前,已经先行做这项工作了,走在其他省市的前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是长期的民心工程,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体现参与该活动的厅局委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河南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她强调:作为中华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在我国食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新阶段,食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农业和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河南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加速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着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持续探索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建设;“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大力发展粮油深加工,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实现由粮食加工大省到粮食经济强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根本性转变。
她希望:今后我们要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精神的指引下,再接再厉,努力工作,深入调研,认真总结,把“建设健康河南”的各种元素和优势挖掘出来,为我省“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健康社区、健康食材基地”等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执行会长吴合振从六个方面着重介绍了“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开展情况和河南省研究会所做的工作,并布置今后的工作。
他说:由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主导开展的“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已经近三年了,对我省食品安全现状和影响人民健康因素的调研有了一定的成果,今天在这里做一个小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利于下一步的调研。
一、全省食品安全现状不错,但一些领域需根本解决。
我省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是非常不错的,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有毒有害事件,特别是养殖和食品加工,安全指数不断提高。种植方面虽然也提高不少,但是受到多年来各种因素的影响,种植出来的产品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种植产业的问题根本来讲是土壤问题。这不单单是我们河南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存在这个问题——多年来大量的化肥、农药甚至激素的使用,使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有益菌损失殆尽,土壤没有活力、没有了微循环,病虫害严重,导致大量农药喷施的恶性循环,土壤污染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农作物都是靠化肥和激素催出来的,既不好吃,也没有品质。难怪老百姓都说现在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原来的那个味!老百姓说的“原来那个味”是改革开放初期,农药化肥使用量少,甚至不使用下的农作物。那时因土壤微生物多,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肥多,农作物生长健康,因此好吃,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现在的土壤微生物少,分解不了秸秆及化肥以外的肥料,有的地里秸秆几年都没有腐烂。据中科院专家研究,只有微生物的代谢物才是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如果没有了微生物,即使土壤上了再多的所谓“土肥料”,农作物也起吸收不了。其结果是土壤得不到改善,病虫害增加,农药、激素量更大,形成恶性循环。不健康的土壤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就不会健康!只有增加使用生物肥料,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改善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微循环,土壤才能健康,才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喷施量,才能长出健康的农作物,形成良性循环。
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下一步,我们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根据河南的状况,创导建设100个食材基地,用中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前沿的科技,从土壤、肥料、种子和田间绿色管理入手,种植出符合健康要求的,原汁原味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建立健全从食材基地到餐桌供求网络
安全健康食材基地建设,主要是服务广大老百姓,引导老百姓健康饮食,引导广大种植、养殖企业生产安全健康的食材。基于这个目的,我们要引导企业做三项工作:一是创建100家健康食材社区直供联盟店,把基地好的食材直供给老百姓,从基地到餐桌,没有中间环节,减少运营成本,减少流通环节,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的安全性和新鲜度,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二是成立餐饮专家委员会,食材由基地直供酒店,并组织餐饮界专家研究豫食豫菜,服务广大的餐饮会员单位,向餐饮单位免费输入研发菜品,用当地的特产做当地的名吃,提升文化附加值,打造安全健康餐桌,惠及广大老百姓。三是食材直供学校、幼儿园、医院及机关食堂,确保团餐和公共食堂食材安全。
三、打造食材科研基地综合体
在建设食材科研基地的同时,开发相应的配套服务项目,打造地域性生态旅游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美食和疗养、减压的田园诗般的去处。这里可以垂钓、野炊,可以耕作、采摘,可以休憩、享用,可以会客、交流,可以游玩、采购等等。随着交通的便利,城乡之间的互补,使乡村游成为可能,是城市居民了解农村,享受大自然,享受农村美景、美食,采购当地安全可靠的农副特产,体验农耕文明带来慢生活的好去处。
食材科研基地综合体的建设意义在于:
1、树立当地食产业精品品牌,能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有利于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引进和走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助推加力。
3、更能积聚食材基地交流合作、有利于城乡合作,提升当地软实力和知名度。
4、有利于推介当地特产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繁荣当地旅游业和餐饮业等产业,造福于当地人民。
四、打造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平台
健全大型电子商务网站,服务河南省广大农民及千家万户。对河南广大农村市场,以村为单位,让广大农民在网上开店交易,把农民自己家田地里种的、养的生态健康的食材放到网上供城市市民选购。同时开展订单农业,实现城里人按自己要求预先订购农民所种、所养食材,包括活物交易,从源头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城乡互动;对城市市场,组织广大厂商为农民提供农村所需的安全可靠的农资、种子、机械及其他商品。我们会在城乡两端建立质量安全机制,相互物流服务以及政策、项目、科技、资金信息服务。我们相信,网的建设成功,会颠覆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农民不再为自己所养、所种的好食材卖不出去发愁,城市居民也不会为吃不到健康安全的食材纠结,在家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不但如此,河南好的食材和食品可以通过网上走向国内外,国内外的产品也可以流向千家万户。
五、指导策建食文化街项目
河南的食文化十分丰富,但少有小吃集结地,没有地标性的小吃文化街,有的只限于地摊式的形式,卫生与食品安全难以控制,更谈不上健康与营养。这与城市发展极不相符,急需要象上海、成都那样的名吃、小吃街建设,方能体现各地市城市品味,体现中原地域性饮食文化。
为了促进各地市城市的夜经济,丰富人民的夜生活,也是为了打造各地市城市的标志性地理名片。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有主导策建各地市城市“食文化街”项目的设想。初步设想:1、把“食文化街”建设成一个集餐饮美食、安全食材体验与销售、旅游、休闲娱乐、民俗文化展演、非物质食文化遗产展示、购物等为一体的各种业态综合体。把它打造成大旅游、大文化、大创新、大发展的创新旅游、文化产业新模式、新基地。2、把“食文化街”建成食品安全模范基地。所有食材食品统一由地方职能部门把关,由食材基地或厂家直供,不设中间环节,并接受二次质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市,并签订食品安全保证书,保证食材的安全、质优、价廉。另建安全食材直供中心,汇集全省及全国优质安全食材,除自用外,并向广大市民和游客惠售。3、严格入市餐饮单位的审核制度。入驻餐饮单位由各地市职能部门在本辖区内严格考察,优选推荐,由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审核。入驻餐饮单位需有丰富的餐饮经营和管理经验,有食品安全健康理念,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无不良社会声誉。所经营菜品要求具有地方代表性、具有文化底蕴,能代表本地饮食文化风采。4、建成一个独具文化、名吃荟萃的小吃街。仿古建设风格,典雅秀丽,街道一步一景,布局巧妙、多姿多彩 、造型生动 。店面装潢各具地域风土人情,不同特色,不同风情,绝无雷同。以河南地方特色名吃为主,兼容全国各地特色绿色健康美食以及国外名吃为点缀,种类差异化,多样化,以当地食材做当地名吃,不出街区既能品遍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名吃。 5、把“食文化街”建设成为豫菜学习交流基地、河南食文化交流基地、河南旅游产品集散地、豫食豫菜走向世界的输出基地、农村物产和城市商品的交易平台。
“食文化街(博览园)”建设,首先从郑汴路开始,再向其他地市复制。这项工程利国利民,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通力配合,特别是餐饮界的朋友,需要你们建言献策,群策群力,为共同打造成能代表城市文化和性格的城市新名片而努力。
六、建设一流的调研队伍
“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是长期的,公益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下一步要多发展一批基层调研人员,把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和餐饮酒店第一线,有责任心、有工作能力的同志吸收到调研队伍中来,为与“食”有关的的广泛领域开展调研储备力量。
食文化不仅是就吃论吃,而是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精神科学三大门类的大科学。“食文化”的内涵要比“食品文化”或“饮食文化”涵盖的内容丰富的多。“食”不仅涵盖加工过的食品、饮食和餐饮活动,而且还包括一切可食可饮的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各个方面:①大自然赋予的和人工培植的或人工合成的一切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的可食性资源及其文化。②食具、食器、食皿、食饰及其文化。③食品加工、食品科技、食品机械、食品贸易及其文化。④烹饪厨艺、饮食科技、饮食服务、饮食商贸及其文化。⑤饮食营养、饮食卫生、食疗保健及其文化。⑥食品、饮品、酒类、茶类、糖果类、糕点类、小吃类、调味类、烟类及其文化。⑦食物、食品和饮食活动的一切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以及书刊、艺术等等。这些均为食文化研究的对象。
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需要各方面的调研人才。而“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的宗旨就是“食”与“健康”。调研人员既是研究会的资深会员,又是志愿者,不但要有社会责任感,还要有专业知识,才能调研出极具价值的调研报告,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供专家研究而造福于人类。
会上,省委党校副书记、研究会副会长李希辉宣布成立了“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吕长海大师和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负责人张伟分别介绍了成立该委员会的必要性。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封真享食品、河南参花香酒业等企业代表发言。
省政府参事、省质监局原副局长、研究会副会长肖继业作总结讲话,并强调成立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重要意义。他说:“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是个长期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需要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与“食”相关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的宗旨就是“食”与“健康”,最终目的还要落脚在“老百姓餐桌上”,这就和广大餐饮界的朋友分不开。为了便于“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在餐饮行业顺利开展,需成立专业机构负责。经研究决定成立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在此我郑重宣布: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张伟同志负责该委员会全面工作,餐饮专家委员会人员配备、组织机构、职务分工和各调研组的工作安排,待会后对外公布。餐饮专家委员会作为研究会在餐饮方面的智囊团和参谋部,是“食在中原——健康行”调研活动在餐饮行业调研的生力军,专司豫食豫菜的研发和餐饮与食材的有机对接,推广健康餐饮和绿色餐桌,服务好广大会员和老百姓。
餐饮界的朋友们,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意义重大,我们要成为宣传和推广健康餐饮和绿色餐桌创导者和执行者,要在“食在中原健康行”活动中树立健康安全餐饮意识,用健康的食材做出健康的美食奉献给父老乡亲,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美誉度和公信力,才能在老百姓心中留下口碑,形成品牌,企业才能长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餐饮专家委员会要在“食在中原健康行”活动中,挖掘餐饮文化附加值,使不同的餐饮有不同的品味和文化;要指导老百姓养成健康的饮食良好习惯;要开发健康养生的食谱;要加强源头食材的对接;要坚强对外合作和交流。等等。所以说我们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餐饮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意义重大。它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在“食在中原健康行”活动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最终要让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
最后,全体起立,由参会的300多家企业代表共同宣誓“河南食品安全与健康诚信联盟宣誓词”:我志愿加入河南食品安全与健康诚信联盟,拥护联盟纲领,遵守联盟章程,履行会员义务,执行联盟的决定,严守食品安全法律,诚实守信,对消费者生命健康负责,永不制作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首次颁发河南省烹饪文化大师,林明阳,郑绍,周潇洋,三位,经考试培训合格,张伟,会长,罗新安会长,给三位颁河南省食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烹饪文化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