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往事:食品公司生猪收购点

上官天竹 2024-07-24 22:10:14

四十多年前,生猪收购点位于市区和平路最东段的路北,也就是现在茅津路上大坡拐弯处。当时有个铁大门,里面有个门卫室兼开票室。

我家就住在马路斜对面,我在市二小上四年级,放学后和小伙伴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去收购点看收猪和赶猪。

那时的猪大部分是散养在农户的猪圈中,规模化的养殖场很少,饲养的猪至少一年后才能出栏。收购点不是天天收猪,好像是每星期一三五收。

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收购点会打破常规,在门口贴上红纸告示,说明收猪的时间和斤数。信息不发达,远处的农民会骑自行车先来看,确认时间后才会组织家人逮猪,“五花大绑”装到架子车上,起五更打黄昏拉到收购点。

人多了就得排队,一辆辆架子车沿路边排开,最远的能排到灯泡厂门口,看着也挺壮观。附近吃饭的门店也少,他们基本上都带的有馍和咸菜,渴了就到居民家敲门讨碗水喝,居民都很质朴,赶紧端开水出来。

人欢猪叫,是这段路的特色。大家讨论着庄稼的收成、猪的价格,精明一点的看快轮到自己了,赶紧从布袋里掏出麦麸塞到猪嘴里,猪不顾自己被束缚哼着嚼起来。粮食卖出个肉价钱,主人满脸喜悦,禁不住唱起了豫剧《穆桂英挂帅》里的选段。

精彩的一幕,出现在赶猪去食品公司一公里长的路上。五个师傅都是赶猪老手,手里掂着棍子,一次大概赶六十多头猪。那时的猪都肥,想跑也跑不动,都是低着头,一边寻觅着地上的食物一边哼唧着走,偶尔会有猪走出了队伍,师傅们用棍子从侧面轻轻一碰猪的脑袋,猪便听话地乖乖回到队伍里。

有的猪颇有灵性,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任凭棍子抽打身体,奈何自己皮糙肉厚就是不动,这时候,师傅们就要上手段了。

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害怕,围着看,师傅们就撵,怕猪挣扎起来乱跑伤住我们。有的猪被硬拽了起来,有的就是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思不起来。师傅们有的是办法,回收购点推来架子车,直接上木棍,四个人一起用力,硬是把猪抬上了架子车绑起来。

再后来,好像一屠宰个体户租了收购点的一片地方,每天夜里灯火通明地杀猪,我们只要一听见猪的惨叫声,就知道开始杀猪了,互相招呼着去看。小伙伴们看得是目瞪口呆,明白过来自己爱吃的红烧肉原来是这样来的。

再后来,为了加强监管,市区进行定点屠宰,加上大规模的养殖场出现,农户散养的猪减少,收购点完成了历史使命,不知道搬到了哪里,这地方盖起了食品公司的家属楼,变得宁静起来。

以前的肉真是香啊!一家煮肉全院闻香,一闻到香味,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说一句谁家又煮肉了,每星期吃顿排骨是多少市民的向往。现在的肉早没了以前的味道,只能使劲加各种佐料来遮盖腥味和增香。

饲养时间短,喂饲料和圈养,是猪没有以前香的主要原因,本土猪的消失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为了利益最大化,一些不法分子干起歪门邪道的事,注水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手法,怪不得我有时买回来的肉,没一会盘子里面就是一层水。

现在一些屠宰场采用了电击的办法,最大限度减少猪死亡时的痛苦,这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加强监管是不二的选择!

0 阅读:5

上官天竹

简介:喜欢情感类领域,可能和年龄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