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时,我曾为福贵一生的命运流泪流到眼睛疼。
出身地主家庭的富贵,前半生过得衣食无忧、放浪恣意,终于因为吃喝嫖赌散尽家财,后半生不仅过得无比艰难窘迫,更经历了身边亲人一个比一个惨痛的生离死别,最后年老力衰,只与一只同样老迈无力的老牛相依为命……这是一个普通男人在时代辗转中苦难而苍凉的一生,是孤单而无望的“活着”,也是坚韧而勇敢的“活着”……作者语言朴素而冷静,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读《红楼梦》数遍,我忽然发现,在精美华丽的大观园外,在一个个风华绝代的美女背后,竟也深藏着一个普通女人苦难而坚韧的“活着”。
她跌宕起伏的命运与富贵无比相似,她内心的孤独绝望却比富贵更加深重。
她姓封,是江南如州人,“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应该和福贵一样,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她年轻时应该也是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姑娘,所以后来嫁给乡绅甄士隐,二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笃。
甄家是苏州望族,虽然没有多富贵,但也衣食无忧。甄士隐不仅性情恬淡、情趣高雅,更是一个深爱妻子的“暖男”。结婚数年,封氏都没有生下儿女,直到中年时才生下一个女儿。
在那个“无后为大”的时代,没有儿子是一件让人无比焦虑的事儿。甄士隐虽然也觉得遗憾,但他始终不肯纳妾,他只爱妻子一个人,只珍爱妻子唯一的女儿,便是“无后”也无妨。
拥有这样的一个高富帅暖的丈夫,封氏很幸运,也很知足。她从不干涉甄士隐的事儿——比如他喜欢资助穷困的读书人,只用心抚养唯一的女儿英莲。
时光温柔,岁月静好,转眼间英莲三岁了。每天看着女儿的灿烂笑脸,封氏心满意足,她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过下去。
意外在那一年的元宵之夜猝然而来。
那天晚上,英莲要看花灯,甄士隐就让家人霍启抱着女儿去看,没想到二人一夜未归——原来霍启弄丢了英莲,遍寻不见,不敢回来见主人,偷偷跑了。
封氏和甄士隐对女儿爱如珍宝,倾尽全力寻找未果,他们日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而作为母亲的封氏,更是肝胆俱裂,终于病倒。
不久,隔壁葫芦庙失火,大火将甄家的房屋财产烧得一干二净,逃出性命的夫妇二人欲哭无泪。好在甄家还有田产,甄士隐提出去田庄上住,封氏是深闺妇人,从来都对丈夫言听计从,自是毫无异议。
然而,乡下民风强悍,鼠盗蜂起,他们在田庄住得并不安宁。
甄士隐束手无策,决定逃避。他与妻子商议,咱们不如卖了田产,去投奔你父亲吧!
封氏没有多想,就和丈夫一起来投奔父亲封肃。
人性趋炎附势、拜高踩低,便是亲戚也不例外。封肃眼看落魄的女婿一家狼狈而来,不高兴的同时也顿生警惕:这是依傍自己来了,还是来占我便宜、谋我家产来了?
于是,封肃的态度便不那么亲切,语气中便多了几分嫌弃。甄士隐本来就有点气短,再加上他真的啥也不懂,忙拿出卖田地的银子交给岳父,请他帮忙置些屋舍田产,以供一家人生活。
封肃很快就帮他们办妥了,但甄士隐却发现,这些都是朽屋薄田,十分生气。之后的日子,他不懂稼穑生理,也不想、不愿去求岳父帮忙,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穷,也就更加被封肃看不起,于是心灰意冷,逐渐颓废起来。
甄士隐放任自流了,可封氏却无法跟着听天由命。
她心中还爱与牵挂,她还期待着有一天能找回女儿,也希望丈夫能重新振作起来。
封氏一边讨好父亲,一边与身边的丫鬟一起日夜做针线,然后交给父亲发卖,以补贴家用。
忽然有一天,日日在街上闲逛的丈夫竟然没有回家,街坊人来告诉封氏,说他在街上唱了一回歌,就跟着一个疯疯癫癫的跛足道人走了。
封氏再一次哭得死去活来,苦苦请父亲帮忙寻找丈夫——她找不到女儿,也没找到丈夫,她最亲最爱的两个人,就这样离她而去,一句话都没留给她,从此生死两茫茫。
走了的人已经走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
悲痛过后,封氏还是与两个丫鬟日夜做针线、依傍父亲度日。此时,她心中还有着渺茫的念想:也许有一天,女儿和丈夫就突然回来了呢?
封氏没等到女儿和丈夫,却等来了昔日丈夫资助的穷书生、今日的知府贾雨村。
贾雨村赠送给封氏“两封银子、四匹锦缎”,以报甄士隐当年的穷途相助。随后贾雨村又指名要走了丫鬟娇杏——作为聘礼,封肃得到了一百两银子,封氏得到了“许多物事”,并承诺自己会帮忙寻找被拐走的英莲。
封氏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相伴多年的娇杏,伤心之余内心又升起新的希望。有知府的鼎力帮忙,又有娇杏在旁不时提醒,找到女儿就更有希望了。
她又开始了满怀希望地等待,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她听说娇杏已经为贾雨村生下了儿子,娇杏已经被“扶正”,贾雨村也不断升官……只可惜,她走丢的女儿始终没有半点消息,她出走的丈夫也声讯渺茫。
她等啊等,等过了无数春夏秋冬,她身边最后一个丫鬟也嫁人了,她孑然一身,依旧在孤独地等待着,那是一个女人漫长的“活着”。
《活着》中的富贵,在惨痛的后半生中还享受过妻子儿女和女婿外孙的爱,可封氏却先后被最亲最爱的父亲和丈夫怠慢离弃,她比富贵更悲凉。
当然,她也比富贵更有希望,她还在等待她的女儿英莲。等啊等,终于等到悄无声息,隐没在了红楼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