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大声地哭过了?
朋友和我说,人到了一定年纪,越长大却越哭不出来了。
每天忙得身心俱疲,面对糟心的生活,那些深埋已久的脆弱被生生地撕开过好多次。
但女儿、妻子、母亲、白领,这其中任何一个身份,都容不得自己掉半滴眼泪。
因为没用,无力、委屈、崩溃,但又无处可逃。
一个人的卫生间或是关灯以后的被窝,成了中年女人最后的“避风港”。
这样的中年,哭正在成为一种奢侈......
人到中年,能够放声大哭是一种幸福
1)“我不敢哭,怕被人指责抗压能力差”
@小西45岁,白领
前段时间重温日剧《大叔的爱》,一个管理层告诫她的下属:
“千万不要责骂年轻人,她们会立刻辞职的,但对办公室里的中年人别心软,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多么扎心又多么现实的“法则”,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心。
寒窗苦读多年,再到奋斗成为部门小领导,看似一路风光,关起门来其实背后都是心酸。
前段时间连续加班一个月,身体亮起红灯,我拿着体检单在医院门口发呆好久。
多少个晚上还在熬夜赶方案;
业绩落后一点就被各种大会小会批评;
被老板骂了默默消化,“认怂”不丢人,失业才真的急人。
好几次和老公隐晦表达了想要离职的念头,他却说现在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再坚持坚持。
是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病,更不敢任性离职。
年轻的时候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现在有太多的牵绊。
在公司不能哭,哪怕是在厕所,也担心被人知道,被扣上“抗压能力太差”的标签;
回到家更不能哭,老公压力也很大,我也不愿把负面情绪传给他。
很多时候自己只能在地下车库里默默流泪。
原来中年人最大的功课,是忍耐。
2)“哭解决不了问题”
@韩佳42岁,老师
自从结婚后,我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的母亲在我的印象里好像从来没有哭过。
父亲是甩手掌柜,奶奶生病需要母亲照顾,我们几个孩子青春期又顽劣,母亲经常被老师约到学校“批评”;
那么难熬的日子里,我没有见过母亲红过眼圈。
我总觉得每天雷打不动工作,做家务的母亲心像铁一样硬,直到我也走进婚姻,才体会到嫁错人的痛苦。
结婚多年,老公既赚不到钱,又给不了任何的情绪价值。
工作不顺心时;
和公婆闹矛盾时;
孩子不听话时;
.......
老公只会说:谁家的夫妻不是这样的呢?
在外人看来我强势,他是老实人,只有我知道一个人扛起家里所有事的压力。
在无人诉说这份痛苦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也渐渐变成了“母亲”。
哭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面对。
我极力克制情绪的波动,当一个好妈妈,好女儿,好儿媳。
一次次地在崩溃中舔舐伤口自愈。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怀念那个想哭就哭的小女孩。
因为那时候哭泣,总能换来安慰和鼓励。
3)“哪个当妈的成天哭哭啼啼”
@兰妈35岁,全职妈妈
平常一个人照顾孩子真的是分身乏术。
很少有准点吃饭的时候,经常哄完孩子睡觉已是深夜,自己却脸还没洗。
半夜孩子闹醒,想让老公搭把手,也就来一句“我弄不了。”
咽下苦水,伴着熟悉的鼾声,拖着疲惫的身子哄孩子睡着。
第二天再顶着黑眼圈去上班。
孩子生病的时候,比谁都着急,可身边的人只会埋怨你是怎么当妈的。
但为母则刚,即便心里有再多的苦涩,也习惯了将情绪调成静音。
这种感受只有自己带过孩子的人才懂。
而且婆婆也经常会说:
“我们以前都是一带就好几个孩子,也不见累成这样啊!”
现在压力最大想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会哭”了,喉咙发紧,眼睛酸涩,但是没有眼泪。
朋友说我可能产后抑郁了,我还在犹豫是不是要去看医生。
4)“最痛苦的时候哭不出来”
@涓涓溪水37岁白领
我非常理解极度的痛苦是麻木这句话。
去年,我的母亲重病离世,从她确诊癌症到化疗再到最后闭上眼睛,我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
为了她能够心情好,我每天强打精神陪她聊天开玩笑,哄着她说很快能出院了。
但是夜里却撕心裂肺。
我知道母亲也在演,演她不担心,乐观,她怕给我们添麻烦,我们在这方面似乎达成了“默契”。
直到她去世那天,我发现自己的眼泪好像干了。
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失去母亲是人生里最大的打击。
那之后每天躲在房间里看母亲的照片,吃饭也很少。
老公说哭一哭吧,别压抑自己。
我也想,但是却非常平静。我的医生说要允许自己有这样哀悼的过程。
我也在等,等什么时候我能哭出来,大概就是开启新生活的时候了吧。
有人说,成人的世界,不再有哭泣,但依然有泪痕。面对生活上的压力,亲人的离别,怎么会没有悲伤呢?
是什么时候,我们丢失了哭泣的能力?
不是不想哭,是不允许自己掉眼泪
来访者敏敏第一次来咨询,谈起她的痛苦过往时总是笑着的,语气轻快。
她是女强人,不但事业上勤奋,人际关系里,用她自己的话说,也是强势的一方。
她和我谈自己看的心理学,谈自己的困惑。
直到有一次,在聊到母亲的时候,她开始崩溃大哭。
我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这说明她多年压抑的情绪开始松动了。
敏敏想起她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不许哭”三个字。
考试考砸,丢了东西,甚至被同学欺负,都得不到母亲的安慰。
“再哭就不要你了”;
“别哭了,没出息!”
她并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这么讨厌自己哭。
但后来探寻到关于母亲和外婆更多故事才发现:
外公性格软弱,外婆当年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
而敏敏的母亲就是在“坚强”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从小也是一个不被允许哭的孩子。
每次哭的时候都会被外婆嫌弃和否定,会不耐烦地告诉敏敏母亲:
“哭有什么用?有时间哭还不如想想办法!”
看到敏敏哭,母亲自己的伤痛会被“唤起”,她内在的认知是有限的:
我当年多大的苦难都走过来了,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哭泣是一种负面情绪。
所以,当敏敏享受着她未曾有过的“哭”的特权,她内心既愤怒又羡慕。
《母爱的羁绊》一书中有提到,每个女孩都是吸收妈妈的情绪长大的。
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会“继承”母亲的情绪。
而且,当哭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回应,甚至被责骂时,对眼泪的羞耻感就此萌芽。
一旦这种想法建立,就会内化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为我们未来人格的一部分,构建起成熟懂事的性别角色。
所以,生活里的敏敏从不示弱,总是憋着劲儿堵住委屈、不安、难过的倾泻,可内心早已刮起了沙尘暴。
但就像弗洛伊德说的:
“未被表达的情绪不会消失,只是“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想象一下,和老公吵完架后明明很崩溃,却佯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带孩子带的明明心力交瘁却从不说一个累字;
面临压力越来越大却始终告诉自己这是必须经历的。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内心是极其“分裂”的,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这样做会发生什么?
在关系里就会像一只刺猬,靠近的人就很容易被扎到。
就像敏敏,她很紧绷,身边和她相处的人都难以放松下来。
孩子不懂她为何频繁生气;
老公不懂她为何歇斯底里;
朋友不懂她为何戾气满满。
实际上,太久没哭过了,身体被禁锢住了,情绪根本没法自如地流动。
不敢把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现出来,也是不够接纳自己的表现。
当然也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向内“麻痹”自己。
《俗女养成记》里女主的表姐育萱,长年遭受老公家暴,却从来不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遭遇。
她说:育萱不会哭,从小泪腺不发达,哭不出来。
直到姐姐和她大“吵”了一架让她远离家暴,不会哭的育萱终于哭出来了。
她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颊,看着手里的泪滴,激动地奔向姐姐,抱住她,激动地说:我会哭了。
而姐姐拍拍她的后背,告诉她哭吧,哭出来吧!
我想,那一刻她是真正接纳了自己的脆弱。
那一刻,又何尝不是多少女人想要的抱持。
你看,一旦出哭出来了,内在的力量就随之而来了。
给身体抱抱,对眼泪说允许
你想想,当你遇到人生中的创伤时,身体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痛苦和崩溃的。
可仍然有很多人不是都能在难过的时候想哭就能哭出来的。
我们这一代人,压抑了那么多年,身体肯定会堵的厉害。
你不妨先摸一摸你的身体,感受一下是不是铁板一块,特别僵硬?
想哭的情绪封印起来,体内的内脏器官就会被迫承受这股能量压力,需要先解锁你的身体。
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试着轻柔地拍打你的身体最紧绷的地方,一层层软化,也可以配合艾草按摩锤使用。
拍打的时候可能会打嗝,不要害怕,告诉自己是安全的,是淤堵的气排出体外。
也可以练习舞动,借由身体的自由表达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是对自己的慈悲,也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当然,对于太久没有哭过的女性,可以刻意为自己制造哭泣时间。
很多女性体内累积的非病理性疼痛就来自于想哭的情绪没有释放出来。
每次哭之前,先准备一杯热水温热自己的身体,准备毛毯温热自己的脚踝。
接下来,试着让自己哭出来,你可以尝试唤醒婴儿哭练习,听听眼泪想告诉你什么。
将手放在锁骨上方,急促出声吐气,回想伤心往事,多次持续练习,如果太阳穴隐隐作痛,说明压力累计过多。
如果自己一个人哭不出来,也可以试着寻找同频的客体:
增强感受系统,重新整合内在世界,比如看一些特别好哭的电影或有相同经历的人的传记等。
如果需要一双耳朵倾听你的故事,给予你安全的哭泣空间,记得德芬空间随时守护在你身边。
饭可以晚点做,碗可以晚点洗,孩子可以晚点照顾,如果这会很难过,那就好好地哭一场吧。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副主编|花花
总编辑|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