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个提问很火:
“你当初看上你老公什么了?”
数千万女性围观,其中有一条很突出的评论:当初眼瞎。
想到已婚姐妹们聚在一起,不少朋友都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怎么看老公都不顺眼,就像来大姨妈一样。
大家吐槽老公“罪状”大概是:
总习惯光着膀子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当着你的面上厕所,无论你在旁边洗头还是洗脸;
坐马桶打游戏半小时不肯出来;
大小便后经常不冲,洗完脚不擦到处都是水;
满身酒气回家倒头就睡;
不爱换衣服、不爱卫生、不爱做家务;
不体贴、不关心、不主动;
脾气大、小心眼、又当又立。
每天忙得连看手机的时间都没有,他还觉得家庭主妇挺享福的。
一吵架,就怼你:“既然我那么不好,你当初看上我什么了!?”
不知道姐妹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那一刻的你,是否也特别想知道:
明明当初是自己看上的,现在怎么能如此厌烦他?是他变了,还是自己看错了?
多少感情都是这样,始于心动,止于心痛。
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探索一下,当年心动的背后,一定有一些东西,等待着我们去认领。
10年前的心动,是潜意识的“回旋镖”
你还能记得,老公第一眼吸引你的是什么吗?
眼神交汇、心跳加速的感觉? 莫名的熟悉感? 说不上来的合眼缘? 独特的性格带来的强烈的吸引力? 可优秀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TA?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是有见色起意的成分,这是意识层面产生的生理性喜欢。
但身边也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外貌上看两人一点也不搭,但当初也情投意合了。
《父母爱情》中亚宁和天柱就是在众人眼里并不般配的两个人。
一个是漂亮的高材生,一个是土里土气的军官。
但第一次见面就互相看对眼了。
天柱第一次见亚宁的时候,穿着一身军装,带着几分调侃和幽默:
“我还追过你姐呢,不过没追上,我差点成了你姐夫。”
亚宁被天柱的风趣所打动,再加上他一口陕西口音,惹得亚宁更是开心不已。
随后两个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显然,单凭天柱的外貌,不足以让亚宁产生“来电”的感觉,这是姐姐都觉得土气的男人。
反倒是天柱那份憨厚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了她熟悉亲近的感觉,仿佛前世就有交集。
命中注定的背后,是这2种“爱之图”
看起来好像命运很神奇,似乎这样的两个人就会走到一起。
但命运之外,弗洛伊德说过,潜意识发出的信号,是远远大过意识的。
所谓一见钟情,所谓眼缘,归根到底还是潜意识的安排。
科学家曾做过研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大脑会收集心目中理想的伴侣特征,也称为“爱之图”,会储存到潜意识里。
直到某天,你遇到TA,大脑会迅速检索并匹配。
所以,当看起来“土气”的天柱站在亚宁面前,她的潜意识依然能嗅到那种无法言说的美妙感觉。
那么,潜意识里储存的“爱之图”从何而来?
父母作为我们的第一养育人,我们往往会从父母身上发展出伴侣的原型。
但这个“爱之图”可能有两种原型:
第一种,父母中的某一方是你渴望拥有的“爱之图”。
亚宁和天柱看似一见钟情,实则是因为他像极了父亲江德福年轻时的样子。
同样是军旅出身,风趣幽默。
当然,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还可能是某个表情、声音、气味等。
比如你认为老公的眼睛很迷人,可能是父母曾用过这种眼神看你;
这个时候,潜意识就会给你信号:就是TA。
在这个当下,大脑便开始分泌多巴胺。
而每一种“似曾相识”都是投射,当投射发生,你就更容易放下戒备。
有了亲近感之后,继续不自觉地给对方找到更多合理的理由。
亚宁曾经说过:妈妈能找到这样的男人,可真够幸福的。
亚宁看到并认同了父母恩爱的范本,而孟天柱刚好是这个范本的缩影。
当你遇到这样的人,你“钟情”的是那种小时候和亲人相伴,有亲情又有爱情的美好感觉,延续了童年的快乐。
当然身边也有朋友老公更具备妈妈身上的品质。
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和谁的依恋更深,或者匮乏感更深。
也有少部分被父母之外的抚养人带大的女性,那从小给她亲情最多的亲人就会成为她的“爱之图”。
第二,如果你在父母身上未曾见过很好的关系原型,你会勾勒出一个虚幻的“爱之图”。
这个时候的合拍,其实是潜意识帮你弥补童年对爱的缺失。
比如,朋友小菲。她从小家庭条件不错,想要的父母都会满足。但她父亲常年不在身边,由外婆带大。
而她老公的母亲对老公要求很严苛。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老公想要的东西需要自己争取才能得到。
当初身边人都不看好,但两个人火速恋爱。
但凡小菲想要的东西,老公都会尽全力满足她。
而老公也在付出中获得成就感。
两个人就这样爱得忘乎所以,不到半年就结婚了。
可是真正结了婚,矛盾越来越大,就像两个没长大的宝宝,一个爱而不满,一个得不到肯定。
和小菲的情况类似,很多人婚后也都陷入了困境。
因为小菲,虽然成长在物质充裕的家庭,但从小父亲缺席。
而且父亲脾气也比较暴躁,在家的日子经常和母亲吵架。
当她遇到老公时,对她细心呵护,正是小菲对缺位爸爸的幻想。
但仅是这点,不足以让童年缺爱的人产生迷恋。
TA还需要能够牵动你和父母的关系的情绪体验。
言下之意就是,会被和父母表面上特质相反(弥补你童年爱的缺乏),但内核却很像的人(给你熟悉感的人)吸引。
就像小菲,一开始被老公的陪伴和有求必应所吸引。
但婚后真正生活在一起,小菲才发现原来老公和父亲有几分相像,随着相处的加深,越发暴露出他脾气不好,疏于陪伴的状态。
即便两人表面看起来性格迥异,但内核是一样的。
这是一种更刻骨铭心的心动,但因为潜意识无法帮你分辨你对TA的期待是否有利于你。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看到“心动”的副本——“当年眼瞎”,也就很容易在婚姻中破灭。
因为对方不可能永远扮演理想父母。
同样,老公当初对小菲的无条件付出更多是对母亲的投射,为了换取她的认可。随着年月增长,慢慢消耗掉原有的耐心,变得冷漠疏离。
而在理想父母面前,彼此对现实父母的不满就会一股脑发泄出来。
想象一下,两个因匮乏而互相索取的人,又怎能不在真实的对方面前感到崩溃。
当然,当初你会对老公深度迷恋,你肯定是不自知的。
也有姐妹说,“结婚后遇到真爱了,是从未有过的心动的感觉。”
当时自己都吓一跳,都是“孩子的妈”了,怎么还会有情窦初开的时候。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婚外的心动,也是对“理想父母”的投射,只不过在老公的身上没有投射成功,移情到其他男性身上了。
因为彼此看不见真实的对方,心理学上说的是“情结对上了”,或者说你俩的匮乏点刚好可以互相慰藉。
可以想象,阴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很多时候,你刻意去寻找与父母相反的人,但最终你发现,对方真正让你迷恋到无法离开的,却是他和父母相似的地方。
如何让“一见心动”,成为命定的缘?
但“一见心动”带来的“幻灭”未必是坏事,往往迎来的是内在的成长和走向真爱的契机。
阿兰德波顿说:“成熟的爱情不会在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对方,才会让爱有滋生的机会。”
首先,和过去“划清界限”,一见“心动”的背后通常有着创伤能量的纠缠。
借着这个契机,试着去看看:
“心动”背后,你有怎样的创伤和什么核心需求?
也和家庭里那个没能给足你爱的人做一次链接,了解他们经历了什么。
也不妨向内去觉察一下,生活中你对伴侣的指责、抱怨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诉求?
比如学员小萌,每次老公发牢骚,她就很反感。
总会让她想到负能量的母亲,后来当她意识到把老公当成了妈妈的投射。
她尝试向老公真诚地诉说,母亲的负能量给她带来的困扰时,她发现老公并没有责怪她。
“以前我总是跟你生闷气,让你觉得很抓狂,让你背负了太多我来自母亲的情绪,对不起,老公。
从小到大我在母亲的抱怨声中长大,无比窒息。
所以每次听你抱怨孩子的时候,我就很抗拒和不满。”
老公听完抱了抱她,还安慰她说这些年你也不容易,你妈的脾气其实我也领教过了,有时候确实会让人不舒服。
这就是真实表达的力量。
认清“心动”背后自己的诉求后,学会爱自己,把自己的内心修炼富足。
亲爱的,所有我们所期待的东西,都可以自己先给足自己。
当你有足够多的自我关怀,内在力量补足了,在面对真实的对方的时候,就不会因期待落空而愤怒和索取,而是跟真实的对方进行交流,与探索彼此更多的可能性,从而真切看见面前这个具体的人。
同时,可以像成人一样,平等地去爱和沟通。
于此,你也就能卸下防御,给自己更多的允许,允许自己真实地呈现:
允许自己有脆弱、有无助。允许越多,也就越容易去爱具体的对方。
允许对方也会有烦恼或抱怨的时刻,也会有无法满足你要求的时刻。
当然,爱真实的对方会有痛苦的时刻,因为你和对方都需要面对彼此的好与坏,但这也正是深度关系的迷人之处。
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你才能发现自己的更多面。
借用海灵格说的:“一见钟情”结束后,才会开始真正的爱。
写在最后
当然,如果两个人在原生家庭里的“阴影”都已经修通了,这时候的一见“心动”更像是两个完整的自我互相欣赏后的彼此靠近。
在往后即便琐碎的婚姻生活里,也能一次次爱上同一个灵魂。
最后,祝福你和伴侣拥有“二次心动”。
真诚地邀请你参加张德芬老师的《3天亲密关系体验营》,祝福我们都在亲密关系里得到成长和爱。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魏夏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宁语
副主编|花花
总编辑|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