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怀旧寻迹——平海路、吴山路、板桥路

南馆上海 2022-04-09 08:09:22

出龙翔桥地铁站,平海路横贯东西,秀美的西湖近在咫尺。向东,穿过延安路,依次是吴山路、板桥路,那里有我小时候家。带着怀旧的情愫,去重访湮灭在高楼大厦中的老墙门旧址。

现在的平海路

未改造前的吴山路

吴山路因山而得名,南北走向,北起平海路,穿过仁和路、邮电路、解放路,与国货路相接,直抵吴山脚下。

如今的吴山路,经过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变化天翻地覆,过去旧时街景已荡然无存,面前是崭新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处在城区黄金地段的这条路充满着商机,已是一条充满现代气息的商业街了,当年吴山路暮色降临曾有露天夜市,古玩工艺品摊位鳞次栉比,游人众多,形成特色市场。望着眼前街市,路人摩肩接踵,我有些怅若所失,过去的旧事,儿时的故事,一件件一桩桩涌上记忆的心头---:

现在的吴山路

吴山路原是杭州市旧货一条街,路两边均为两层楼面,房屋大多建于民国时期,乌瓦陋墙,一袭老式房子,是比较破败了。路两边延伸着深巷旧弄,老墙门里,井沿檐下,演绎着杭州普通百姓人家的市井生活,那儿你可以听到最纯的杭州土著方言,吹拂着从南宋以来的富有个性的“杭儿风”,记载着杭州人千百年变迁历史。儿时的我们,课余闲暇,一群孩子会到处乱逛,走马看花,几乎所有各式旧货商品均可以这条路上寄售。四季旧衣衫、旧木器、旧钟表缝纫机、旧乐器管弦、旧自行车缝纫机等等,一个“旧”字,应有尽有。在上个世纪“文革”“打砸抢”年代里,只要有任何一个有眼光的中国人会料到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年景,只要在吴山路上识货购买收藏,今天一定是百万富翁。

车水马龙平海路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那些红木酸枝或紫檀的家俱,“打砸抢”年代,旧红木家具堆在露天,贱的只要100元200元就能买到一件,兴许如果能淘到明清紫檀酸枝花梨家具,收藏到今天,那是价值连城了。寄卖店里还出售二十世纪初的西洋名表和乐器,到现在都会成为古董,让收藏家孜孜以求。平海路口和仁和路口还有几家旧衣寄售店,店里悬着各式旧衣,春夏秋冬四季均有,清明时节,下三府(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农村香客来杭州踏青朝山进香,会到吴山路来买旧衣,毕竟比新衣便宜,一大群香客,围着柜台挑着买着,来之“田畈”的嗓门很响,店员伙计们用衣叉一件一件将吊在高处的旧衣叉下来,供香客们挑选。旧衣店有一个老头,原是寄衣店的老板,解放后公私合营,便做了店员,老头肥胖谢顶,浑身上下都是民国时期的旧货,夏天赤膊,胖大的肚皮系着一根黄铜阔皮带,大裆黑短裤至膝部,肥阔似裙,一付民国时的黑胶木老花镜高高地搁在脑壳顶上,脚下一双“木的笃”(木拖鞋),走起路来“的笃的笃”清脆响亮。

从我家那条五福里一弄的小巷出来,正对吴山路上的一家开水灶,杭人称“老虎灶”,周围居民都到这家开水灶里泡开水,无论厅长局长或者黎民百姓一律排着长队,一分钱灌满一个热水瓶,管“老虎灶”开水龙头的大妈,天天在水蒸气的雾罩中。开水店旁边有桌子数张,兼开茶馆,有老人们闲坐泡茶聊天,“文革”前,也有晚上请来说书人“说大书”,“三国演义”、“岳飞传”,、“七侠五义”,“隋唐演义”,小小茶馆挤的满满的,“大书先生”摇着折扇,“哗——”打开,“哗——”收拢,声音清脆铿锵,时不时响板在桌上“啪——”一声敲,惊心动魄。茶客们听的专心入神,如入无人之境,喝茶忘了掀杯盖,抽烟不觉烧痛手指。听到要紧关头,说书人喝一声“曹操百万大军,要过独木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今晚就到此结束了。

茶馆店旁边一侧有小巷,巷中段有一口水井,井沿旁洗菜捣衣,总是围着一群家庭主妇们,用水者需拎一只铁桶(早先还没有塑料桶,只有铁皮桶,杭州人叫铅桶),系长长绳子,从井沿下伸,遇水面,将绳用力一抖,水呛进桶内,桶歪而水满,拎将上来,倒入盆中,水清澈甘美,用做洗菜淘米洗衣,绝无如今地下水污染之虑。有些巷子没有通上自来水,茶馆旁有水龙头,买自来水,一分钱一担,水桶扁担可出借,经常有居民们挑水从我们居住的小巷里逶迤走过,扁担悠悠,水桶闪晃,路上留下滩滩水迹。

吴山路小巷内民宅住着的大多是杭州最低层的市井百姓,有一个退休老头,是运输队拉人力大板车的。退休后,孤身一人,夏天傍晚时分,方凳置在人行道,一只坐,一只置放菜碗和酒瓶,碗里两扎千层包子,半杯烧酒,一边看着街景,一边自在地“吱——”抿上一口烧酒,筷子挟起一只千层包子,汤水漓淋,咬上半口,有滋有味地品着。当时工资虽低,但物价也低,孤老头无家小,凭退休养老金足以过恬淡的生活。

吴山路与平海路口,当年有一处路边小吃店,是居民区大妈大嫂办起来的,店是芦席棚子搭起来的,那个咸菜饼和牛肉粉丝,好吃又畅销,生意不是一般的好。座位总是满的。现在小吃店星罗棋布,风味天南海北都有,可最令人怀念还是记忆深处的东西,杭州的板凳面、油氽桧(油条)、葱包桧儿(杭人南宋纪念屈死的忠良的岳飞,痛恨奸邪秦桧,故以其名取之)、牛肉粉条、油灯儿、小笼包子等等。

当年平海路浴室

再沿着吴山路朝南行,有一家租看连环画的小铺,是当年孩子们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地方,也是当时居民“社区”重要的文化场所,其重要地位不亚于现在的图书馆。杭州人叫小书摊,我们叫看“小书儿”,对当时的孩童算是一项奢侈的娱乐活动了,没钱的,就挨在别人边上饱饱眼福,不过那得首先讨好人家才行。记得当年店里是一对老夫妻和他(她)们的儿子,约20平方的店面里,地板擦和很干净,地上几排低低的小凳,鸦雀无声,翻看连环画的读者聚精会神地阅看着手中的连环画,店铺里两个墙面木架上,竖放着一册册小人书连环画,挑中一本,付一分钱,便可坐下阅看,薄本的童话书每本只要五厘,而较厚的一本则要一分五厘。当时我们只要手头有几分零花钱,都会到这家小人书店铺里看连环画,看一本书只要一分钱,经济实惠又过瘾。

平海路和吴山路的交叉口,是5路公交车站,平海路是起点站,终点为杭州笕桥机场。青黄不接的季节里,总看见车站里有一些穿着黑色大襟棉袄,绑着绑腿的苏北或安徽等地的农村老妇候车,旁边是部队当兵的儿子,青黄不接,来吃上一段时间,名为探亲,实为躲荒,省粮,唉,“人穷志短”,那个贫穷的年代啊。

炎热夏季里,平海路上,杭州市电影放映公司门口的树荫下,一个生眼病有翳障的老太太守着一个棒冰摊,那悠长而又响亮的么喝声:“棒凉4分———赤豆棒冰———”。那声音穿过酷热的空气,盖过了嘶声的蝉唱,在城市的空间荡漾,深深地留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中。

旧时吴山路还放过露天电影,都是”红海洋”加”万岁”篇,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体会不到那种荒唐又疯狂的感觉的,无知的我们,背着凳子排队,挑上一个上佳位置,看一次不要买票的露天电影,不管是什么内容和主题,在贫困的年代里,也算是一种精神享受。

出五福里一弄,朝吴山路,巷口有一公厕,管厕所的是一个精瘦的中年人,秃顶高鼻深颊,眼神极凶,经常拿着快抹布用力揩着厕所蹲位之间的档板,不管蹲位里有没有人,人家正在面红耳赤“出恭”,他还用脚踢人家,叫人家脚移开点,顾自用力擦拭,工作极卖力气,厕所收拾的很干净,没事了,这男人便躺在躺椅上,两条精瘦的大腿叉的开开的,抽烟。有一回听聊天老人说,此人在旧社会时做过警察,腰里别过“驳壳儿”(枪)。

公厕旁边空地上曾经是退休老人的“乐园”,开始一人两人,后来十人二十人众,有坐在墙边晒太阳的,有抬来小桌子打“老K”的,有抽烟聊天的,人散后,一地的烟屁股和痰迹。

板桥路以板桥得名,南宋时有左藏库在此,又名左藏库桥,又叫板桥,是南宋时旧名,濒临西湖,飘带似的浣纱河静静地从板桥路穿过,河边柳树成荫,风景很美。我们幼时去上学,穿行在柳浪丛中,捉虫拍蝶,天真烂漫,令人神往。

闹市取静板桥路

板桥路上有三条弄堂,名曰:五福里一、五福里二、五福里三。前几年考证出一件大事,上个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大韩民国(南朝鲜)抗日流亡临时政府迁到杭州,先后在五福里二弄、湖边村23号、清泰第二旅社等地开展活动。包括学士路思鑫坊、群英饭店、龙翔桥齐心里、劝业里、吴山路等20多处,都留下了活动的足迹。后来,一批批的韩国人前来“朝圣”,有的志士后代到现场后激动不已,下跪泪流满面。

大韩民国抗日流亡政府活动旧址

板桥路民国建筑

板桥路民国建筑

板桥路处在市中心的地段,解放以后,五福里几个单元里面住着几位包括厅长级别的官员,和他们家的孩子熟悉后,也去家中玩耍,家中陈设极简单,无非有对布面沙发或有电话座机罢了。可在那个年代里可是不得了的待遇和享受了。

板桥路口,每个星期有一个下午,会有一个汉子来爆炒米,物质匮乏的年代,放了糖精的炒米花也是孩子们的好零食,我们围着那摇着铁轮拉着风箱的黧黑汉子,然后紧捂耳朵,汉子吆喝一声“响嘞-------”,“嘭-------!”一声巨响,白花花香喷喷的炒米花瀑布一般从铁罐内倾泄而出。有趣的是,这爆米花的声音演化成为杭城有名的一句谐音歇后语:一向(响)来———穷!

春雨后,路边或深巷有穿士林兰布的女子在兜买白兰花,“白兰花---白兰花----”,那花蕾白玉般润莹,杭州女子都喜欢买一朵系在衣襟上,那幽雅的香味让人迷醉。

父亲工作的机关座落在平海路上,那幢三层西洋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叫“适庐”,原是民国浙江司法界老前辈阮性存的宅邸,内有宽敞天井、月洞门,台阶均为彩磨石地,室内长硬木地板,富丽庄重。至今尚存。距西湖不到500米。

修复后的“适庐”别墅

最令人惋惜的是那条静静流淌的浣纱河了,是纪念越国美女西施而得名。上个世纪60年代我还看到过许多大嫂大妈还在河中洗衣洗拖把,“文革”疯狂年代,大约是1967年开始,在中苏边境发生战斗后,借战备名义,竟然大规模挖防空洞,填埋了这条南宋遗留的一条城中古河,斯也痛心疾首。

板桥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也发生了变化,我家居住的院子拆掉了,原址现在成了杭州市牙病防治所。五福里三条弄堂因为是民国时期的典型建筑,现在均保留着,只是已呈破衰了。只是有的居民利用一楼开了小店,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也吹进了古老的板桥路。

时代变化天翻地覆。

0 阅读:165

南馆上海

简介:南馆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