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人们对公职的青睐程度,和经济增速成负相关。
即“经济增速快,不愿考公”,“经济增速慢,考公变多”。
例如南巡讲话后,掀起了公务员辞职做生意的浪潮,当年有个词叫做“下海”,正是形容这些体制内精英下海创业。
有意思的是,现在人们把考上公务员称之为“上岸”,这也可以体味不同时代人们的心态变化。
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后,外贸疲软,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超过百万,比2005年的报名人数25万人整整番了4倍。
2013年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双创”的热潮,一方面公务员福利待遇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全社会都怀揣创业的梦想,都想成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谁要是敢说想考公务员,多半被人鄙视。所以2013年—2017年的四年,是公务员最好考的一段时间。
再后来就是经济增速不断下降,遇到疫情更别说了,连清北的毕业生都在“扎堆”考公,考公、考编成了很多人的终极梦想。
从考生个人意愿上看,拿命换钱的人少了,更愿意追求“不卷”的生活实事求是的讲,这一代90、00后家庭条件比70、80后都好,就像农民工二代不想进厂打工一样,从小没经历过“苦日子”,对金钱的渴求程度也相对较低。
很多考生也被父母逼着考公,理由很简单,父母已经准备好房车,不需要考生为了生活赚大钱,找个稳定工作就好,缺钱了父母还可以接济一下。
还有一些考生抱着“为国捐躯可以,为资本家不行”的想法考公,愿意在体制内做贡献,不想去企业加班为老板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