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纪初,在今天的中国西南区域曾经存在一个哀牢国,区域大概涵盖中国的云南怒江州、大理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玉溪市西端、红河州西部,缅甸的掸邦、克钦邦、曼德勒省北部以及老挝丰沙里省、琅南塔省,哀牢国统治中心位于“勐掌”(现在的保山盆地)。”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就开通直道将帝国的统治直接深入到西南地区,汉朝承接秦朝设益州郡继续经略西南边疆,此时的果敢与永德、镇康一起,都隶属益州哀牢百濮的统治范围。
01
—
东汉建武27年(公元51年),哀牢王贤栗请求内附,被封为郡长。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众内附,东汉在原哀牢国区域新设哀牢、博南两县,与西部属国合并成立永昌郡,从此,包括果敢、永德、镇康等在内的滇西地区就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只是会随着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建制归属变迁而变化,多是随着永昌郡的变迁而变化。
02
—
明末清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一路败逃至云南边境,经腾跃(今腾冲)逃至缅甸边境地区,后朱由榔被吴三桂缢死后,其部下大部分逃入清缅边境的科干山(果敢地区),这些人围绕在杨高学身边逐渐在边境地区定居下来。
杨高学祖籍江苏南京,兵败后就在云南当地定居下来。后来,杨高学娶了云南顺宁府(今云南凤庆县)茶商的女儿为妻,又迁居到顺宁,这就是果敢土司杨家的始祖。
杨高学生了儿子取名杨映,杨映娶了顺宁府杨书的女儿,继续以经营茶叶为生。后无法忍受当地的兵匪祸害,杨映一家四口于康熙年间(17世纪80年代)辗转流落到滇缅边境,最后在边境的红石头河定居下来,并逐渐兴起。
杨映的二儿子叫杨猷才,民间称”杨锅头“,此人刀枪武功都很厉害,又有经营头脑和运筹能力,逐渐在红石头河乃至兴达户兴起。清朝时(1659年),果敢全境统一归云南省永昌伏镇康州管辖,清朝将其地方行政区划为六户地,兴达户就是其中最为繁盛的一户,也是后来果敢发展的根基。
03
—
随着杨猷才实力的强大,后期直接取代兴达户原土酋陈驸马,成为了兴达户新的领主大伙头,并将家迁居到楂子树垭口,其控制范围东至红石头河,西至楂子树,北至南郭,南至竹瓦寨。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册封杨猷才“诰封奉正大夫”,命其在果敢地区代朝廷行使职权。
杨猷才此人颇有经营头脑,对内轻徭薄赋,对外交好四周,逐渐兴起,成为了四边部落的盟主。
乾隆23年(1758年),杨猷才去世,其子杨维兴承袭其职,在其父杨猷才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扩张,先后占领杨德山、木古河、班水、班中等地,并向西北发展,占领拱拿大山、螃蟹河、渔塘、放马场等地,同时南下占领了老街坝一带,再次搬家,将家迁居至楂子树大寨,其管辖范围成倍扩大。
清嘉庆2年(1797年),杨维兴去世,传位儿子杨有根。杨有根以祖上开创的基业为基础开始了全面统一果敢的计划,其通过分封制的形式扩张领土,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派出自己的兄弟、宗族子弟或亲信去镇守,并将那块地方封为镇守者的食邑,通过这种封建分封制,其领地再次扩大。东已达到东山扣塘、班崴、金竹林、大洞一带;西到螃蟹河、勐乃坝、仰况等沿江一线;北面直达金泮荷花塘;南抵黑硝、旧孔;并在楂子树开设大营盘小营盘等军政统辖机构,还在老街地区分设了木城、戴家寨、八仙桌等营盘,处理各地军政事务。
此时的果敢地区依然由清朝永昌府管辖,清朝地方政府经常派代表巡视边界情况,果敢地区每年都要向清政府上贡,并按照要求派男丁服兵役。
道光20年,土目杨有根去世,其子杨国华接替其职,被云南总督奏请朝廷,册封其为世袭果敢县土司,赐”世袭果敢县“方形铜印。从这一刻开始,果敢杨家才正式成为清廷册封的滇西边地土司之一,”果敢县“成为清朝地方行政区域的称谓,杨家也正是取得了朝廷授予的合法土司资格,开始了其在果敢地区汉族土司统治生涯。
04
—
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果敢地区也被外来的入侵打破了既有的格局。
1885年,英国殖民者侵占缅甸,木邦土司又开始依附英国,英国殖民者趁清王朝虚弱之际不断向北蚕食。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最终在1897年,英国与清王朝在北京重启滇缅边界的谈判,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归英属印度帝国的缅甸殖民省。从此,果敢地区就随着英属印缅殖民地的变迁而变化。
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掸邦管辖。
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