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夏至端午后,必定是丰年”,夏至与端午之间有啥联系

力哥说三农 2024-05-27 20:10:36

大家好,我是力哥说农,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大家已经感受到夏季的酷热吧?在我们安徽北方,白天的气温已经上升到33摄氏度,中午时分在阳光下,更是热得不可开交,而这才仅仅是夏季的开端,还未真正进入到夏季,那么再过一段时间到了夏至节气,恐怕外界的温度更加灼热,温度高不仅让人感觉不舒服,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影响,村里老人说,不必担心,今年是个丰收年,这夏至与端午出现时间的先后,可以预兆年景好坏,俗语“夏至端午后,必定是丰年”,夏至与端午之间有啥联系?

端午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说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立,端午固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因为此时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一年中年最“中正”的位置,是全年阳气最盛的一天,属于“飞龙在天”的吉祥日,所以端午当天,太极阳盛之位,地支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民间有饮午时水的习俗,俗语“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意思就是端午阳气足,午时的水更加纯净,可以保存很久而不变质,具有辟邪的作用。

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黄经90度,属于“四时八节”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就有在夏至当天拜神祭祖的习俗,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直射状,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将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所以夏至是夏季的起点,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说明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伏天,而夏至与端午所处位置比较,古时端午与夏至应该是同一天,民间有“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老百姓种地为生,生活质量的好环全部指望田地的作物收成,若是风调雨顺,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遇到灾难性气候,那么老百姓将饿殍千里,因为夏至节气是太阳黄经90度时位置,而端午是太阳刚刚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刻,所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端午在前,夏至在后,这样二十四节气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但夏至提前到端午前到达,那么当年作物就有可能歉收。

端午是固定在阴历五月初五,而夏至是阳历太阳黄经90度的日子,阴阳历每年在天数上相差11天,这样端午节与夏至日就会存在一定的天数误差,若是夏至提前到来,说明当年节气提前,这样导致当年“立春”也会提前到来,从而冬季温暖的气候过早的到来,而暖冬是农作物减产的杀手,它不仅让让田间病虫害增多,而且来年还有可能遇到“倒春寒”,这对于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是最害怕的灾难性天气,农民没了粮食吃,可想结局有多么可怕,所以才有俗语“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反之就是“夏至端午后,必定是丰年”。

总之,在古代,端午与夏至属于同一天,因为都处于午时位,但端午主要是“端”,是开端的意思,所以正常情况下,它的时间处于夏至前,俗语“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说的就是大自然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运动,从而带来可怕的天气变化,对于种地为生的农民,最怕的莫过于作物歉收,即便科技发达的今天,种地靠天收仍未改变,而今年夏至在端午后,根据俗语“夏至端午后,必定是丰年”,预兆今年是个丰收年。

0 阅读:1

力哥说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