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是在农村姥姥家长大的,90年代时的二胎。意料之外的二胎,妈妈没舍得,悄悄留下了。但是属于超生,你懂的,要藏起来养,不然的话,全家下岗喝西北风。
于是弟弟和舅舅家的孩子们一起在冘村姥姥家吃着大锅饭长起来,每到周末,我们就要回老家去看他。
因为不能带在身边,并且无法让他在“城里”的环境成长,爸妈对他是有亏欠感的,并且一直耿耿于怀。
记得弟弟刚回城里时是上二年级,当时刚兴起家庭版“卡拉ok”,爸爸也赶时髦买了一套。没想到把麦递给弟弟时,弟弟兴奋地对着麦喊:“点棒子(种玉米的意思)的走了,收麦子的来了吗?”
当时家里还有其它客人,听完之后一脸尬笑。在那个人人拼命用“洋”来妆点自己,尽量摆脱“土味”的年代里,我弟弟的表现,够他们好几天的谈资了。
那时的我理解不了妈妈当时的感受,现在回想来,应该是尴尬到无地自容,亏欠到心疼,交织在一起,五味杂陈的滋味吧。
如今,弟弟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在大城市有一份很体面的工作,这些年南来北往,也算见足了世面。遗憾的是,妈妈也已离开人世好多年了。如果妈妈还在,应该会欣慰地笑一下了吧。
但有意思的是,每当聊到童年,弟弟总会一脸陶醉地告诉我,那段在乡下跟着几个表哥,在庄稼地里奔跑,在泥地里打滚儿,偷玉米,偷南瓜,抓鸡,逗狗的童年时光,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所以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扩展视野的途径有很多,旅游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什么不好?他们可以光着脚丫子,在草地上奔跑、打滚;可以感受着阳光、空气和大自然的气息;抓虫子、可以放风筝、偷菜、撒尿活泥巴。。。
他们与大自然那样亲密地接触,他们甚至大概率会比城市孩子更早地独立生活和承担家庭责任。这些经历,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生活,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
这些,都是从浅尝辄止的一次旅游中得不到的收获。
那么现在问题是不是应该反过来问:城里孩子从来没去过农村,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吗?
当农村孩子的家长问出这个问题时,其实真正的内心OS是:我提供不了更好的条件,我的孩子在成长中会不会有缺失?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爸爸?
实际上,大可不必这样想。人的每一段经历都不会白白地走过,你的孩子是颗种子,而不是块没有生命力的石头。不要小看种子当中蕴含的生命力、可能性和能动性。
你有恶意地把这颗种子置于岩石间的缝隙中,把这颗种子置于水泥地上的薄土中,以至于它不得不畸形地生长吗?没有对不对?既然没有,那么这颗种子自然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规律去成长,去开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来。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提供安全、稳定、支持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学习、成长。而这一环境够不够奢侈和尊贵,真的没有那么的 重要。
过分的亏欠感,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负面作用,比如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怨天尤人。
与其这样,倒不如释然一点,帮助孩子恣意地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和独立的人。
我发现农村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