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史解读
编辑|微史解读
她 ,永远的冻龄女神。
01不久前,一个词条悄然登上热搜。
点开前还有人好奇,点开后顿觉惊为天人。
看着这几张照片。
即便不施粉黛,不开什么特效,依旧能让人感受到这个皮肤有多通透,这个胶原蛋白有多饱满,最重要的是眼角连条皱纹都没有........
这精气神这状态,记忆直接被拉回二十年前。
那年夏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外聚集了很多人,她们都是来看周杰伦,张学友,来看那英,周迅........
令人意外的是,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明星堆里,出现了一个穿着白色吊带裙的陌生女孩。
而她,就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陆镜头的张娜拉。
目的就是领奖。
虽然现场人很多,她也才22岁,但是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慌张。
这样疯狂的场景,对于在韩娱家喻户晓的她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
“出名要趁早”
这句话在她身上,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小学,在舞台剧亮相。
15岁起,拍摄各种广告。
20岁紧跟偶像潮,发行专辑正式出道。
事实证明,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明星这碗饭的料子。
专辑上线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卖出了三十万张的好成绩。
不仅在歌坛拿到了最佳女歌手新人的荣誉,还让正在读大二的张狠狠赚了一笔。
当歌手?
唱红了。
当演员?
演什么都能火一阵。
你以为,在韩娱火,名气超过同龄人就是她的目标?
不。
张爸爸说:
“在韩国有5000万人喜欢张,而中国可以有13亿人喜欢她”
2001年之后,看穿韩娱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对演员轻视的现象,张爸爸带着女儿来到中国。
或许,是这张脸比较讨喜。
没多久,她的事业就实现了张爸爸夸下的海口。
灵动的表情,圆乎乎的大眼睛,《刁蛮公主》播出之后,她毫无预兆的红了。
女装,貌美如花,活泼可爱。
男装,行侠仗义,济弱扶贫。
这样的“小龙虾”,在那个2006年谁没爱过?
要论火爆的程度?
广告一个接一个送到她手中,代言的“小洋人”一度成为那几年的热销饮料。
就连赵丽颖出道之后,也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你好像XXX”
不仅担任了“文化交流大使”的美名,得到了成龙大哥的喜爱,每次举办演唱会都会向她发出邀请。
之后,还有幸成为第一个担任奥运火炬手的外国人。
收到了奥组委的邀请,录制奥运会主题曲,要知道,那首歌是全明星阵容。
刘欢,那英,孙燕姿,孙悦,韩红,周华健,蔡依林........
但凡歌手圈有名有姓的都聚在这里了。
她一个外籍歌手,能拿到这么有分量的资源,可想而知她的影响力有多大。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如日中天的事业,会因为她的一句话毁于一旦。
02“滚出中国”
“我们不欢迎你”
“我们拿你当闺女,你拿我们当提款机”
一场圈内、圈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网暴,把她拉下了神坛。
愤怒的源头?
就是那档韩国脱口秀。
她说:
“爸爸总是在经费紧张的时候,逼我去中国不断拍电影,我很累”
节目组很会抓重点,直接在屏幕上打了一串字幕。
“一没钱就去中国演出,去赚钱”
听起来不好听,但也是大实话。
相较于不把艺人当艺人的韩国,把艺人高高捧起的内娱真的很诱人。
光是演出费,就高出韩国三倍之多。
稍微有点名气,只需要站在台上唱三首歌,就能赚到在韩国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那些年,来到内娱赚钱的韩国明星,哪一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粉丝可不管赚不赚钱,只是喜欢她的作品,她的歌,她的颜值........
或许,张在节目中的话,不是网友们理解的意思,但模糊不清的表达,后期的添油加醋,无疑是把别人的真心踩在地上践踏。
被骂声包围的她,不是没出面解释。
可看着声泪俱下的偶像,她们没有心疼没有安慰,有的只是对“为钱而来”冲昏了头脑的怒火。
原谅?
根本不存在。
之后的几年里,张发了好几条道歉视频。
每次吃到最爱的月饼,都会想起在中国的那段日子。
可不管她怎么努力,“捞女,圈钱”这些词依旧是她的困扰。
就像经历了换角风波之后,杨紫悟出来的那样:
“一个演员你要有商业价值,不然你是会被换掉的”
谁都不傻,不会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再加上“限韩令”,没有商业价值的她慢慢在内娱“消失”了。
回到韩娱,她还能回到当初的巅峰吗?
不一定。
被骂后的第十年,已经结婚生子的她,终于靠《皇后的品格》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领奖台上,她几度落泪。
甚至,还用“比第一次去中国领奖还紧张”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话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可传回国内之后,网友们依旧对十年前的事耿耿于怀。
只要看到关于她的消息,都有人在评论区问候一句。
“是不是又没钱了?”
直到2024年,韩剧《我的幸福结局》真的大结局之际,在“43岁近照”的词条登上热搜之际,才有人发现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从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到人人喊打的过街鼠,这样的结局属实令人唏嘘。
如果没说那句话,现在的她绝对不会是这样,只可惜没有如果。
看完记得关注@微史解读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