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十大名面

马食图 2024-06-14 05:30:11

河北有:“京畿福地,乐享河北”之美誉。河北旅游宣传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近些年广泛传播,被大众所熟知。

河北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省份之一,这里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湖泊、河流,临近渤海,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环抱北京,与天津、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接壤,美食种类也有很多,特色面食比较突出,驴肉火烧、缸炉烧饼、香河肉饼等饼类面食声名远播。其中面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也是河北不容忽视的亮点之一,可以让人每天都能品尝到不同的美味,当地人天天吃面都不会觉得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十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河北名面,看看您吃过几种?打卡河北,不容错过的美味!

杂面,河北特色面之一,主要是小麦面、绿豆面、红小豆面混杂在一起和成面,在河北要吃一碗地道的杂面,首推杂面之乡衡水饶阳,据说始创于大清康熙年间,一斤的杂面要切出1600刀,每根面细得像头发丝一样,俗称“金丝杂面”。

金丝杂面是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的传统美食,也是一道颇具特色的传统名吃。制作材料主要包括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新鲜蛋清、白糖以及香油等,六种原料的完美融合才构成了这道美味的面食。此面不仅味道鲜美、口感适中,还富含营养。而且它的烹饪过程非常便捷。只需在锅中准备好汤底,然后将金丝杂面放入烧开的汤中,稍微涮煮片刻就可以捞出来享用。因此,它也是火锅涮食的绝佳选择。

河北赵县的杂面有三种吃法:腥汤杂面、炒杂面、杂面汤。

腥汤杂面,主要用煮牛肉的汤水熬上一锅小米粥,待小米熬出米花且汤浓时,往锅里扔杂面头,扔些切碎的萝卜缨子,再煮一煮,就可以出锅了。粗瓷大碗端上桌,肉香、米香、菜香、杂粮香,相融在一起,令人胃口大开。

炒杂面,先用清水将杂面煮熟捞出,沥干备用。炒勺烧油,炝花椒、干辣椒,放点白菜丝翻炒出香,半熟时加入杂面,再翻炒均匀,香味随即在上空弥漫开来,特诱人食欲。

杂面汤,其最独特之处是用棉籽油炝锅。将棉籽油烧热,放葱花一炸,往面汤里一倒,那香味呼地一下就出来,用赵县当地的话讲“香的人鼻子一顶一顶的”。还可以炝点干辣椒花椒,香味更浓、更丰盛,层次更加丰富多彩。这种特殊的调味方式不仅可以带来麻辣的滋味,还让每一口都充满了火辣的惊喜,让人胃口大开,久吃不腻。

饸饹,饸饹面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分布广泛,独特的制法和筋道的口感,受到了各省人民的喜爱,不论宴席还是庙会等,人多就吃饸饹等已成为习俗和习惯。在河北,饸饹面也是家喻户晓的面条代表。

饸饹面是用饸饹床子压制而成,饸饹床子是一种有很多圆孔的制面工具。饸饹面可以用白面制作,也可以用荞面制作,且荞麦饸饹更加筋道好吃,用当地人说的话:“黑是黑,能待客”。饸饹面条圆润细长,软而不粘,劲道爽口,浇入高汤,放入辣椒和香菜,让人回味无穷,是当地人日常主食和逢年过节时的传统主食。饸饹也可以用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一起和软,用饸饹床子把面压出来形成圆柱面条,其中河北的石家庄市无极县的饸饹最为出名和常见,石家庄赵县东南和邢台宁晋县交界处的饸饹也较为常见。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的正顺饸烙,百年传承,秉承着祖传的秘方,不断进化与完善。当一碗正顺饸烙面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发现与以往所品尝的饸烙相比,它的颜色更为鲜红。而这鲜红的面条进入口中,多种杂粮的香气会迅速弥漫开来,甚至盖过了牛肉的香味。这正是正顺饸烙独特的特色之一。

北苏袁家饸饹,凝聚近百年的传承,而今由第四代传人倾心守护。北苏袁家饸饹的制作秘诀在于,选用纯正的荞面粉。纯荞麦的保质期虽然较短,但正因如此,它才能保持绝对的新鲜。这种面条的汤头,清香可口,面条则表现出独特的筋道和爽滑口感。一碗袁家饸饹的摆盘也是它的独特之一。将香油点缀在左边,铺上新鲜的香菜,中间巧妙排列着多种美味的肉块,而黄豆芽则被巧妙地放在面的一侧。这样的摆盘不仅颜色分明,更是一道令人惊艳的视觉盛宴。

饸饹传到河北,形成了当地特色,被当地人所喜爱,演变出各种好吃做法,形成了一张独特名片。

拨御面,河北承德特色面,据说拨御面原本叫荞麦拨面,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品尝过此面后大为赞赏,并夸其为“洁白如玉,赛雪欺霜”,后来拨面便改名为“拨御面”。拨御面,以荞麦为主料,淋汁用蚝油、陈醋、白糖制成,吃的时候,将淋汁浇上去,加入其他配菜即可,面条细滑如丝,汤料醇厚鲜美,每逢佳节和喜事都少不了这道美食的身影。

河北承德等地以其多种制作荞麦的方法而闻名,而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隆化县张三营镇的拨御面。制作拨御面所需的原料多种多样,包括一百家子食品的白荞面、浓郁的老鸡汤、细腻的猪肉丝、香气四溢的榛蘑丁、鲜嫩的木耳等等。制作过程简洁而巧妙,将煮好的面条装入碗中,然后浇上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和盐烹制而成的卤汁,一碗美味的拨御面就此诞生。这碗面口感独特,充满了地方特色,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食客,都对其赞不绝口。

宫面,也叫藕面,贡面,起于隋唐,成于明清。主要经过盘条,上秆,拽条,拉丝,阴干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面条细匀空心,色泽油亮而洁白,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意大利空心粉就是从“藁城宫面”中演变而来的。

藁城宫面是石家庄市藁城区的特色面条,已有1500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藁城的挂面被进贡到皇宫,因此被称为“宫面”。藁城宫面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选料、和面、开条、绕条、拉制、晾晒等10余道工序,制作过程精益求精。以河北优质小麦精粉为原料,加入精盐、精炼油、淀粉等成分,不仅美味无比,而且富含营养。其独特之处就是面条的这些制作工艺。同时还具有出色的耐火性,不易变形,回锅时也能保持坚挺,不会烂糊在一起。这种特殊的质地让宫面在烹饪时表现出色,成为食客们钟爱的便利美食。宫面条细空心,表面光滑细腻,色泽透亮,煮熟之后,劲道爽口,不粘不腻,面汤清澈,既可以做主食,又可以做汤面,特别适合病人和产妇、老幼等食用。

卤面,又称拽面、卤锅面,河北冀南磁州一带的民间风味小吃。其特点劲道爽口,面味纯正,憨实耐饥,享誉盛名。磁州人一直以此面为主食,服从古法手工造面。并配以精选肉类及时令蔬菜等制成多种面卤,鲜香味美,营养丰盛,故又以“卤”得名。老小皆宜,久食馋口,百吃不厌,一尝难忘,令人回味无穷,成为了河北冀南等地的一张美食招牌。

凉拌莜面,河北张家口的特色美食之一,莜面的一种吃法,张家口的莜面有热吃和凉吃之分。可用蔬菜及辣汤,冷调、凉拌。并可按各自口味,酸、辣、咸、甜自行调制。

莜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独有的一种特色面食,此外在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地也很受欢迎。莜面是用莜麦加工成的面粉,莜面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张家口的莜面做法多样,包括莜面鱼鱼、莜面窝窝、莜面顿顿、莜面饸饹、莜面卷卷、炒莜面、莜面切条、凉拌莜面等。烹调方法可以蒸、炒、炸、汆等几十种吃法,使得莜面的口感丰富多变。张家口地区,莜面是每家每户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面食之一。

张家口作为历史上蒙汉交界、茶马互市、走西口的军事重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莜麦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莜麦在张家口地区的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的主食之一。莜面的加工方法多样,可以加工成饸饹、窝窝、储格、拿糕、饺饺、傀儡、丸丸、馄饨、拨面等,也可以加工成炒面、糊糊、燕麦片等,不仅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销的名牌产品。

莜面的制作过程独特,最主要的是“三生三熟”的工序,从生莜麦到做成能吃的莜面制品,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得莜面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莜面还被誉为“口外之宝中的第一宝”。莜面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张家口地区的一张宣传名片。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凉拌莜面真爽口,张垣美味当魁首;美味莜面到身边,吃完以后赛神仙”。说的就是河北张家口的莜面。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返回北京途中吃过张家口的莜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莜面是高能食品,所以有俗语称“莜面吃个半饱饱,喝碗开水正好好。”吃莜面无论凉汤还是热汤,或者是在汤里再加一点油炸辣椒,来调莜面吃,夏天吃会大汗淋漓,痛快至极。

腌肉面,河北特色面之一,石家庄市灵寿县、邢台市临城县两地的腌肉面都很有名。

腌肉面主要由腌肉做的臊子和地道的手擀面组合而成,腌肉制作比较费时,先将猪肉处理干净,汆煮至熟,然后炒糖色上色,再放入油锅炸干水分和油脂,最后将肉加大盐粒放入瓮中,一层肉撒一层盐,腌制三五个月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腌好的腌肉,咸鲜味美,香气四溢,肥而不腻,风味独特,搭配手擀面,深受人们喜欢。

当地有很多饭馆专门卖腌肉面。腌肉那肥的部位,很软糯,基本上舌头搅两下就化了。瘦的局部紧实有口感。肥瘦同入口一起品尝,没有熏、酱、卤等其他杂味,就是一种纯粹的肉香,炒菜拌面都好吃。

安徽牛肉板面,把安徽牛肉板面安排在河北十大名面中,不知道河北人和安徽人会不会都有意见?但河北以外的朋友可能会有些懵。

据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有一种美食叫羊肉板面,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张飞张三爷家的厨师所创制,历经千百年,安徽羊肉板面逐渐传到河北。为了适应河北本地人的口味,于是有人就对羊肉板面进行了改良,面汤加牛油熬制,牛肉代替了羊肉,改良后的牛肉板面很受河北人喜欢,如今早已成为河北最受欢迎的名面之一。

不管大小城市、街头巷尾都能看到牛肉板面的饭馆,招牌多写为“安徽正宗牛肉板面”。看似外地舶来品,实则早已本地化。牛肉板面,面条非常劲道,有粗有细,搭配菠菜、生菜等配菜,浇一勺板面臊子,放几个油炸辣椒,加上牛肉、卤蛋、卤豆腐、卤火腿等,这滋味辣爽过瘾,越吃越停不下来,真是绝了。

囫囵面,“囫囵面”之所以叫囫囵面,据说是因为老板喜欢听到吃面的人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囫囵面”的面条,绝对的手擀面,吃着有劲儿、吃着爽滑。

四五两的手工素面一碗,加少许菜码,却配了6种料汁,分别是:土豆牛肉、炸酱、辣椒油、香醋、芝麻酱、蒜蓉。,虽然名字叫“囫囵面”,但面卤子一点都不“囫囵”,融合了茄丁、肥肠、腌肉、西红柿鸡蛋等多种食材,每一口都是一场味蕾的盛宴。

特别要提的是“囫囵面”所采用的面条,绝对是经过精心手工擀制的手擀面条,充满了爽滑筋道。这种面条不同于市售的普通面,每一根面条都如同一根音符,构成了这美妙的美食交响曲。这个跨遍半个城也要吃的手擀面,吃的是一种家的味道。面条代表农耕代表父亲,卤里边的蔬菜代表采摘代表母亲,所以一碗面之外,还是一种家庭的和谐,一种亲情的挚爱。囫囵面就是想给大家一种家的温暖。

豆角焖面,焖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特色传统面食小吃,起源于宋朝,发源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南等地,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等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各地分别又称呼为蒸面、卤面、垆面、烀面、糊面等。

焖面也是河北地区常见的传统特色小吃,河北十大名面之一,焖面主要是利用水蒸气将面条、豆角焖熟,故称焖面。面条筋韧,豆角脆嫩,咸香味浓,食之利口。

主料是面条,配料主要是豆角、豆芽和猪肉等家常食材。其他随自己喜好而加。可以加入蘑菇,香菇,土豆丁,茄子,肉类等。 焖面是传统面食的革新性产品,其主要的烹饪方式就是——焖,从烹饪技术来讲,焖出来的面,不会因在水煮过程中破坏面粉的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蔬菜中的养分和水分流失最少,所以焖面更加营养,口感更好,吸味更充分,所以被受大众喜爱。

河北十大名面你觉得怎么样?哪几款更符合你的口味?河北名面还有武安拉面、手擀面、牛犇面、抿节饭、曲周曲面、无极关东面条、井陉拖刀面等,你还知道哪些?河北不光有美景,还有特色菜和特色面、特色小吃。点赞关注不迷路,这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美味!不要错过哦!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