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委员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BEV)加征反补贴税的决策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特别是上汽集团正在进行的法律反击更是备受关注。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BEV)加征反补贴税,此政策将从10月30日起生效,为期五年。在这一裁决的背后,中方表示严重不满,并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了诉讼。有报道称此次欧盟的决策过程不透明,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
中方对此裁决表示不认同,并指出欧盟的决定缺乏公开透明和公平。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声明中明确提到,欧盟的这一行为不仅忽视了中方提供的诸多抗辩材料,还存在虚高补贴率的嫌疑。上汽集团也发表公告,称此次欧盟委员会的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欧盟委员会对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并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关键信息。公告指出,上汽集团已经通过提交调查问卷、书面抗辩、听证会陈述等方式,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文件材料和书面证据,试图证明欧盟的补贴率虚增问题。
根据欧盟委员会此次决议,参与调查的企业将被加征不同档次的反补贴关税。被抽样的上汽、吉利、比亚迪分别被加征35.3%、18.8%、17.0%的额外关税;特斯拉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税率降至7.8%。此外,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的企业,包括爱驰、江淮、华晨宝马(包括生产宝马MINI的光束汽车)、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金龙客车、蔚来、小鹏等,都将被适用20.7%的反补贴税,而其他不合作的企业将被征收最高的35.3%的关税。
这样的政策无疑对上汽集团的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告指出,欧盟重点针对上汽纯电车型加征高达35.3%的额外关税,这将推高欧洲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进而削弱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上汽集团认为,其与其他中国企业一样,已尽力配合欧盟的调查活动,但最终得出的结论依然是令人失望且不公平的。
与此同时,国内有谣言称上汽集团在这一过程中曾单独与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背离了国家整体立场。对此,上汽集团发布了一份严正声明,抨击了这些不实谣言。上述声明进行了详细解释,指出上汽从未与欧委会进行单独谈判,所谓的“单独谈判”完全是谣言。上汽集团内部自查与国家相关权威部门的沟通确认,这些报道内容严重背离事实,纯属造谣。
这种恶意的谣言不仅对上汽集团的企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引发了业内各方的不满。汽车专业人士更是发声抨击这些不实报道。汽车博主“CarEngineer何先生”在其博客中写道:“今天上汽和吉利又被泼脏水,被冤枉是单独跟欧盟谈判的那个,被当成了叛徒,这完全是个误解,有这个误解也是因为一些不明真相的媒体错误理解了8月份欧盟要求上汽和吉利提供的替代价格方案。这些价格方案是经商务部过目后才提供给欧盟的,跟所谓的‘上汽和吉利单独跟欧盟谈判’毫无关联。”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通过微博发声:“为啥这么正常的一件事,被一些人如此歪曲搬弄呢?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中欧双方就价格承诺的磋商和谈判过程仍然在继续。欧盟委员会的反补贴裁决无疑为双方的谈判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国商务部在其声明中透露,中欧技术团队正在就新的磋商进行下一阶段的讨论。这也表明,双方仍在寻找一种更为合适、公平的解决方案,以避免由于关税争端而导致的频繁贸易摩擦。
这场风波不仅涉及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更牵动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大趋势。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扬言,如果他在11月5日的大选中获胜,欧盟将因没有购买足量的美国出口商品而“付出巨大代价”。言下之意,如果上任将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征收关税。这显然是贸易摩擦的加剧信号,而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的事件也成为了这一背景下的重要篇章。
整体来看,不论是中方提起的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诉讼,还是上汽集团的具体法律行动,都表明中方企业和政府对于这一不公平裁决的强烈反应。上汽集团已经明确表示,将尽一切可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未来,随着中欧双方谈判的进一步深入,全球电动车市场或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对于读者来说,您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和法律诉讼?您觉得中欧双方未来的谈判会有何进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