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史记 六国年表》
真知堂:秦奋六世之余烈,到了始皇嬴政时期一统天下,伐灭六国。不料胜利的果实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刘姓家庭的小儿子给巧取了。这个人就是刘季,汉高祖刘邦。司马迁作为汉臣,写下了《史记》,他对秦一统的看法却是“秦有天助”。并且,上古九州之雍州,也就是西北方向是神明聚集之地,祭祀上帝时,群神皆来相聚。从黄帝开始,就在此地祭祀。
“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封禅书》
换句话说,雍州乃是上天眷顾之地。所以帝王在此起家,必得天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司马迁这种观点并非其首创。早在春秋时期,贵族圈里就一直有这种观点。有个成语叫做“南风不竞”,说的是鲁襄公十八年,晋国人听说楚国要出兵攻打晋国。乐圣师旷说:没关系!我才歌唱了北地的歌曲,又唱了南方的歌曲。而南方之歌音调不及北曲,楚国必然师出无功。董叔也说,天道多在西北方。楚国(南师)出兵不当时节,必定无功而返。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
真知堂上古史:为什么晋国人和司马迁都有这种观点呢?
首先自然和他们本身籍贯有关。
晋国,乃是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国,虽地处山西,却源自陕西。而司马迁则是陕西韩城人。作为雍州人的后裔,有此地域观念,极为正常。
但司马迁仅仅就是因为雍州乃其出生地就给出了这个武断的说法吗?仔细考察,还真不是。从目前存在的古史资料来看,上古时期的炎黄二帝似乎和西北关系极为密切。
西北民族有一种特殊的山岳崇拜现象,后来演变为五岳崇拜。再往后又演变为帝王封禅泰山。夏和周,都有山岳崇拜的现象,这个山岳崇拜,就是他们的天。
“帝山”,“冢山”,“神山”的区别《山海经》中,有“帝山”,“冢山”,“神山”的区别。
《西山经》说:“华山,冢也,其祠礼,太牢。”《中山经》说:“首山,神也。。。熊山,帝也。。。”
这些不同的山,有不同的等级。
冢,就是墓地。冢山,就是一个部族的祖先所葬之山。考古学者曾经指出,古人多为山居,并非居于平地。此说已经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屡屡得到验证。
上古没有发明农业之前,人民都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所以必须靠近水面或居于高地,因为这种地方食物多。
帝,就是始祖神,即某个方国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共同主神。《山海经》说“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大禹攻打云雨山,这座山是群帝取药之山。说明舜禹时期,不止有五帝,而是有群帝。只是后来人推崇五帝,就把群帝给遗忘了。
真知堂上古史:换句话说,五帝之后人发达了,于是推崇自己的始祖神。而群帝的后人没有强大起来,这些帝也就默默无闻了。
如果学者能认清楚“帝乃是各族的始祖神”,有“上帝”和“下帝”之分的话,很多问题就好解释了。上帝为天,下帝就是始祖神,五帝都是下帝。
山海经中,冢山和帝山很多,神山则较少。冢山是祖先墓地所在的山,属于部落级别。帝山则是部落联盟或古国共同始祖之山,属于古国级别。神山,则可能是其他自然神和天神之山。
先秦时期,商人似乎并不崇山。这或许跟商人起源于东部,东部没有那种特别凸起的高山有关系(泰山乃是东夷之山)。
黄帝和昆仑山真知堂上古史:山海经中,黄帝和昆仑山关系密切。书中记载昆仑之丘为帝之下都。
《穆天子传》云:“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天子口昆仑,以守黄帝之宫。。。”《庄子》则说:“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人们相信黄帝是居住在昆仑山的。这种观点直到战国时期还是主流观点。
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乃陕北之地。虽然不是昆仑山,却也距离昆仑不远。
真知堂上古史:昆仑山到底在哪?一直存在争议。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黄河的源头,在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说金城郡临羌县(青海省湟中县城北)“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侧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
说昆仑山在青海似有依据。
《十六国春秋辑补》里则记载:“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此山。”《刮地志》也说:“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即指昆仑山在甘肃酒泉。
不管昆仑山在哪,总的来说肯定是在西北。这或许也就是司马迁天道常在西北之说的源头所在了。
姜姓戎族也是山岳崇拜真知堂上古史:《诗经》说:“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这首诗说的是吕国(甫)和申国的始祖神是四岳。这两句中用天,神,二字明确的指出:祖先神-岳生了甫和申二国。这二国都是姜姓,也就是炎帝后裔。
四岳就是四座高山。早在帝尧时期,就已经有了四岳。大舜巡守四岳,在四方祭天。
后来姜尚封于山东建立齐国,就把泰山作为自己的帝山,神山,冢山来崇拜了。
山东文化经过孔孟等人的发扬光大,最后封禅泰山就成了后世帝王梦寐之事。
夏后氏的山岳崇拜真知堂上古史:史书记载,夏后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大禹之父为崇伯鲧,大禹又被称为崇禹,夏启之母死后化成大石,被称为启母石。
崇山就是夏族的冢山。夏启建国后称帝,崇山又成了帝山。由于夏族是颛顼之后,再往前追溯就到了黄帝,崇山又被附会给黄帝。黄帝也就从下都昆仑山来到了崇山,成为了中央之帝。昆仑山也就成了神山,为西王母所居。
夏后氏亡国后,其后裔有匈奴。到了汉代,匈奴已经完全被踢出华夏。匈奴崇拜的山“祁连山”也就不传。祁连,就是天的意思。匈奴族崇拜的祁连山,应该就是远古时代的昆仑山。被商汤驱逐的夏王之子,保留了夏族的远古山岳崇拜。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 匈奴列传》
匈奴单于,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和华夏族自称天子如出一辙。
撑犁孤涂单于即“单于”的全称。匈奴君主的称号,简称为“单于”。见《汉书·匈奴传》。“撑犁”,匈奴语意为“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意为“广大”。
华夏国君自称天子,匈奴国君也自称天子,这难道是巧合吗?
周人也祭祀山岳。
鲁国,齐国,郑国等都祭祀泰山,而晋国以及后来的韩国都祭祀梁山。“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梁山就是韩候受命之山。
考古发掘的证据真知堂上古史:黄帝和炎帝似乎都起源于西北,这从其后人的山岳崇拜可以管窥。传说伏羲生于天水成纪,即甘肃。炎黄也有起于同地之说。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甘肃南佐遗址相继被发掘,似乎能从侧面证明,西北民族兴起或是中华民族起源的主线之一。
大地湾遗址总面积270万平方米,是年代较早,规模较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总面积420平方米,第6文化层形成于7000—5000年前,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确实和传说中的伏羲,炎黄时代吻合。
直到隋唐时期,西方人热爱的丝绸、茶叶等贵重物资和东方人喜爱的玉石,珠宝,香料等贵重物资都是通过河西走廊,也就是以甘肃为主的丝绸之路运输的。上古青铜文化的传播,也和丝绸之路关系密切。西北地区在玉器时代,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
美玉西来,这个总不会有人质疑了吧?
结语真知堂上古史:在汉代以前,陕西长安已经是天之骄子般的存在。确实如同司马迁所言,收功实的多自西北。商代肯定已经有了丝绸,玉器则比商朝还要早2000年。西北地区的上古时代,肯定存在丝绸玉石之贸易。西北有财富,西北自然有天助了。只不过后来到了宋代,丝绸之路阻绝,国家经济政治中心前往东边,再后来兴起海上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才失去了原有的地缘优势。
从文献记载来看,昆仑山一带应该是黄帝部落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只不过这个发源地到底有多西,就不好说了。
这事,你怎么看?感谢您的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