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段30分钟视频流出,网友:当时有多爽,后来就有多痛

半世的陌影 2022-02-22 19:39:46

去年中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的高中录取率;“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的改革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让国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家长们却是惶惶不安的。

作为家长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却无法接受孩子在未成熟时就失去选择的机会。考不上高中的同学要么直接走入社会,要么进入职校学习,最后的结果都可能是从此成为廉价的劳动力。

而《18岁的流水线》这部纪录片用30多分钟的时间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示了流水线工人的现状,主角是95后工厂主力军,有的已经在工厂混迹六七年,成了元老,回想起当年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现在的生活的?

主角之一的小鹏,来自四川南充,家乡的教育氛围并不浓厚,青壮力都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而他们就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留守儿童”,即便政策给予了许多扶助,但教育资源的稀缺,经济的落后,成长中父母的缺席,让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他向往着走出大山,去看灯红酒绿的都市繁华,在小学毕业后,就跟着父母到了惠州。在惠州读了三年初中,巨大的教育落差和外界的诱惑,让他迫切想要进入社会,脱离父母和学校的掌控。因此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电子厂打工。

小鹏在工厂的职位是职能修理,每天活跃在流水线上,与各种零件为伴。他不需要或者说不能有多余的思考,因为他要与锋利的机器为伍,每天重复着机械化的动作,一旦分心,就会伤痕累累,每天一工作就是10多个小时,就连喝水上厕所都得数着分钟来。

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陈年伤疤,彰显着他曾经的稚嫩和抗争,但终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他的女友小梦也是工厂的职员,比他小两岁,虽然在同一个工厂,却像是异地恋。

工厂通常都是两班或三班倒的,他们只有在吃饭和休息的空余间隙才有机会在一起,能坐下来好好聊聊天,或是出去约个会的时间也屈指可数。

小梦想要离开枯燥乏味,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厂,想和小鹏去外面寻找更自由的职业,也有过许多美好的幻想。但小鹏已经知足于现状,安心做一件事熟悉的事,为多发10元工资而高兴,没有学历和技术,“外面”对他而言是未知而恐惧的。

工厂里还有来自云南文山的几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他们小学毕业就跟随老乡来到大城市见识,将抽烟、喝酒、谈恋爱学了个遍,脸上还有少年的稚气,言行之间却已经是社会人的做派。

在《禁止使用童工条例》第二条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使用童工从事营利性生产劳动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罚款600~1200元;使用童工从事家庭服务性劳动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罚款300~600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少年、儿童做童工,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罚款300~600元。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许多父母因为文化程度较低,外出打工也只能选择工厂等要求不高的地方,在孩子读书没希望的时候,就将他们带上工厂,为家庭创造收益,他们在懵懂无知时就成了“厂二代”。

家长们在教育改革后之所以如此不安,就是害怕有一天这样的情景在自己的子孙后代出现,没有知识和文化的积淀,孩子就容易在娱乐中迷失自己,“黑发不知勤学早。<span data-bjh-target="白头方悔读书迟。”等待他们后悔时,却发现已经失去选择的机会,只能遗憾一生。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给她的儿子安德烈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在填鸭式教育中孩子能感受到优胜劣汰的压力,知道夙兴夜寐,不断鞭策自己,才能脱颖而出。但繁重的学习任务,按部就班的生活,也让许多孩子失去了思考人生价值的时间。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越演愈烈,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生存的人才。教育资源不均衡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教育的分流正是为了逐步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各行各业都“内卷”的时代,文凭依旧是一块敲门砖,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拿到,不管身处农村还是城市,重视教育,才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是被分流了,人生也依旧许多选择的机会,关键在于是否觉悟和努力。

对此网友感叹:

曾经辍学有多爽,现在就有多痛。职业没有贵贱,知足常乐是一件好事,其实即便心在深渊,也依旧可以向往阳光,而工厂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剥夺的只是思考的空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只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涉及隐私,本案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仅配合叙事。温馨提醒:尊重原创,请不要抄袭搬运和转载哦。)

0 阅读:2

半世的陌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