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要让人看到希望、力量、未来

楠熙看文学 2024-08-12 22:04:47

本文转自《河北青年报》

在8月7日河北省第十届惠民阅读周暨2024惠民书市上,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彭学明,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来到现场,参加了“文字照亮生活·彭学明读者见面会”,深度解析了他的《爹》《娘》两本书背后的创作背景。

彭学明(中)参加读者见面会

写作:勇于袒露、剖析自己

彭学明出生在湘西,还没出生,父母就分开了。母亲为了养活儿子,让这个读书好的孩子上学,几次改嫁。彭学明剖析了自己和母亲纠结一生的情愫,用饱含情感的笔墨写下了这部关于母亲的回忆录——《娘》。全书充满湘西风味,通过刻画母亲操劳一生的情态和自己曾经对母亲犯下的种种错误警醒世人:母爱无价,亲情无价。

母亲身上的坚韧、顽强、宽厚也一直在影响着彭学明。他表示:“我觉得母亲和很多母亲一样,身上有着东方女性所具有的美好品质。正是这些千千万万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才汇聚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诸多的品格和精神。”

书中也描写了他年幼时期做的一些出格事。比如明明是自己犯了错,他却推给了别人。有人问彭学明,这么写不考虑自己的形象吗?对于这样的创作,彭学明表示:“真诚产生高贵。在写作中,真诚、真情都是很重要的。写作,就要知耻而后勇,勇于袒露、剖析自己,直面自己的不足、人性的丑陋。而且我这样写,没想到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关仁山谈到《娘》这部作品时表示:“这部作品不仅是在写忏悔,也是在写大爱。看似写母亲,实际是在写家国,母亲象征着大地,以及千千万万女性的形象。”

关仁山

《爹》:为父辈书写的一首生命赞歌

关于母亲的这部著作问世之后,彭学明又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爹》。这部作品是对“爹与湘西父辈一生的描述”,从抗日战争延伸至20世纪90年代,充分展现了“爹与湘西父辈”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时所迸发出的创造历史、推动历史、改变现状的强大力量,是为父辈书写的一首生命赞歌、一篇宏阔史诗。

彭学明

在创作这部作品前,彭学明有些犯难,因为父亲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觉得很难用文字把父亲的形象拼接起来。一天,彭学明突然开窍了:为什么不写写中国的父辈?不写写天下的父亲?父辈们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志诞生了。从2018年开始,彭学明便着手创作,他梳理时间线索,前后修改三稿,66万字的长篇小说得以与读者见面。

在活动现场,彭学明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写作中除了真情实感,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不要为功利写作,其次要耐得住寂寞、不要盲目跟风。作为文学作品,最好要影响世道人心。对作家来说,作品一定要照耀生活、点亮人心。在作品中根植真善美,让读者看到希望、看到力量、看到未来。”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0431924398817830/?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723051386&use_new_style=1&req_id=20240808012305F29797260F3BA7EA72D1&group_id=7400431924398817830&wxshare_count=2&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7192e0aa-47eb-4670-84d5-7a86bff82fbc&source=m_redirect&wid=1723429990203

0 阅读:2

楠熙看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