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冬季即将过去,作为可能是三重拉尼娜下的最后一个冬天,这个雪季有强势的开场,也有让雪迷失望的结局,对于一些人口中心城市而言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雪季,而对于东北部分地区而言,拉尼娜的带来的多降水模式在这个冬天还在继续。
今年冬季中国大陆的第一场大雪是由孟加拉湾的气旋西特朗贡献的,其在孟加拉登陆后一路向北,携带的大量水汽输送到喜马拉雅山脉山脚,西藏错那县积雪达到27厘米,浪卡子县的积雪深度打破了当地10月的历史记录,而与此同时西伯利亚冷空气小试牛刀,10月24日,内蒙古图里河最低气温达到-17.7℃成为初冬中国国家站最低温,而在东北,冷空气将伊春的气温打到0度以下,温带气旋催生了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的强降雪,伊春市一度积雪15厘米打破10月纪录。11月初,冷空气扩散进入西北,11月9日,乌鲁木齐积雪2厘米,拔得省会城市头筹,并为入冬以来新一波较强冷空气埋下了伏笔,其后东北出现强降水,沈阳双11这天雨水大促,创下1991年后11月单日降水极值,不过由于气温偏高,固态降水寥寥,而长春则出现了暴雪天气,11月13日积雪一度达到18厘米,对于东北而言,初冬雪季激情开场,而东北大部,受到温带气旋影响,整个11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11月21日,中国三大降雪中心新疆阿勒泰开始强降雪,青河县发布了入冬以来第一个暴雪预警,山区积雪达到90厘米,新增积雪45厘米,阿勒泰国家站11月23日积雪达到39厘米,打破该站2000年11月24日创下的11月历史纪录,而在哈尔滨,1.1毫米的降雪终于催生出1厘米的积雪,对哈市而言,11月的积雪来的有些晚,其1991-2020年11月的积雪日数平均达到11.1天,而北疆的降雪一直到26日仍在持续,青河积雪一度达到62厘米,并在28日达到-42.0°C的最低气温,这个积雪深度也是今冬中国国家气象站的最大值。
而新一轮冷空气配合南支槽,合肥、南京、杭州、南昌等南方城市11月29日-12月1日先后记录到第一次固态降水,迎来初雪,杭州城区的馒头山积雪6厘米,山东半岛也迎来了冷流雪的机会,荣成积雪6厘米,而这只是山东半岛今冬降雪的开胃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波冷空气活动中,湖南、浙江等地多个气象站在12月1日迎来了历史上最早的积雪过程,这在全球变暖的冬天简直就是个异数。12月2日,桂林迎来43年最早的降雪。而和过去2个冬天不同,北京的初雪却姗姗来迟。
12月中旬,今冬最强冷空气南下,冷流雪在山东再次发威,威海成山头积雪达到26厘米打破当地12月纪录,而文登12月22日白天的降雪更是惊人,24小时雪量达到31.2毫米并直接将积雪提高从5厘米提高到33厘米。而在东北,沈阳3厘米的积雪让这个东三省的省会总算没有浪费北极极涡南下的良好时机,没有被哈长甩开太远。哈尔滨则在12月22日凌晨出现-23.1℃的低温雪,而包括西安、郑州等地虽然都出现了降雪过程,但由于地面温度过度,均没有形成积雪。贵阳于12月28日今冬首次出现积雪达到 3厘米。尽管1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气温偏低,但南支槽的不活跃导致雨雪较常年同期偏少,除去活跃的北疆、内蒙古西部、黑龙江东部、云南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都处于偏少状态,出乎多数雪迷的预料1月的情况并没有太大改观,尽管冷空气的鼻祖极涡长期在东北上空或徘徊,南支槽仅仅在1月下旬略有现身,南方的雨雪天气偏少,特别是南京、合肥、武汉等地更是降雪寥寥,失去了冬天原有的味道,也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尽管元旦后全国大部天气开始转暖,北疆却迎来了新一轮暴雪天气,阿勒泰的雪深一度达到55厘米,乌鲁木齐积雪达到35厘米。中西部地区的雪也就此开场,山西和河南迎来了强降雪过程,山西永济积雪15厘米打破了1月纪录,而郑州收获了1个白色小年,巩义积雪达到15厘米,秦岭出现暴雪天气导致大量车辆一度被困,蓝田的积雪深度达到了11厘米。而重庆沙坪坝则下起了雨夹雪,这是重庆市中心7年来首次见到雪花。尽管南方的降雪不济,在作为老大难的上海在1月15日却迎来了10年来首次低温雪过程,徐家汇在雪中温度跌破冰点。
北京的积雪一直到1月23日才出现,南郊观测站的积雪仅为1厘米,2月8日石家庄则迎来一场积雪深达8厘米的大湿雪,算是为今冬略显颓废的京津冀挽回了一丝颜面。太原则在情人节前2天收获了9厘米的积雪,而之前降雪并不给力的兰州在2月13日降下大雪,积雪8厘米打破2月历史纪录。
截至2月底,今冬全国省会城市中雪深的冠军毫无意外的被具有区位优势的乌鲁木齐以38厘米夺得,长春紧随其后,哈尔滨排名第三,杭州的6厘米成为东部省会城市的翘楚,去年排名靠前的沈阳、长沙、天津、北京等今冬目前为止降雪稀少。
注:文中提及的初雪是指该城市国家气象站记录到雪,非城市范围内记录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