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一战被俘,二战逃亡,退出北约,建交中国,葬礼却很简陋

失重外太空 2022-04-28 20:04:31

1970年11月9日,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因动脉瘤破裂,在位于科隆贝的家中去世,享年80岁。

11月12日,戴高乐将军的安葬仪式在科隆贝举行,只有少数亲友参加,入殓的棺木仅仅价值约70美元。

他被安葬在最心爱的小女儿安娜的墓旁,而且墓碑上没有任何墓志铭,只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

墓地显得十分寒酸,如果不仔细看,根本不敢相信这是深受法国人尊敬的前总统戴高乐的墓地。

在那个年代,很多有身份的人的葬礼都非常隆重,更不要说国家元首了,并且他们还要伴着很多的荣誉下葬。

但曾带领法国走向独立、重塑法国大国地位的戴高乐将军,为何葬礼却如此简陋,死后也没有任何殊荣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戴高乐生前的遗愿。

1952年1月16日,戴高乐曾亲手交给自己的好友蓬皮杜一封密信,并要求他在自己去世后才能启封。

戴高乐去世当天,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拆开了尘封了18年的密信。信的内容是戴高乐关于自己丧事的要求:

我的葬礼,仪式必须极其简单,我不希望举行国丧……不要铺张,不要仪仗,不要总统、部长、议会和公共团体代表参加……国会里不要致悼词。

只要在家乡科隆贝双教堂村小小的墓园前,举行一个简朴的私人葬礼。

我事先拒绝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勋章,不论是法国的还是国外的。

看完信后,蓬皮杜叹息道:“戴高乐死了, 法国变成了寡妇。”

为什么蓬皮杜会这样评价戴高乐呢?

在法国历史上, 戴高乐这个姓氏几乎与路易十四及拿破仑齐名。

虽然在法国贵族历史中没有记载,但戴高乐将军的祖父称, 戴高乐家族源于一个古老的中世纪贵族家庭。家族基因让戴高乐的一生染上了浓烈的民族主义基调。

小时候的戴高乐便有着强烈的独立性、想象力和抱负。不论与兄弟姐妹玩智力游戏还是体力游戏,都是由他来组织和指挥。

成年后的戴高乐决定要成为军官。1909年, 他被法国圣希尔军校录取。3年后, 戴高乐毕业, 考试成绩名列第十三, 得到的评语是:“未来的优秀军官”。

1912年, 戴高乐被派到著名的第33步兵团任少尉。本来以他的条件可以选择加入骑兵团,但他认为只有步兵在战争中才能最直接受到战火的洗礼,才是最男人的选择。

1916年3月,在法国对德国的战役中,戴高乐受伤被俘,被囚于德国南部地区的战俘营。

当时被俘虏的法国人有40多万,很多人暗自庆幸能借此远离战争和硝烟,戴高乐却不愿听从命运的摆布, 他全身心沉迷于“越狱计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自己是“屡教不改的一根筋”。

他在监狱里悄悄地办了一所“越狱学校”。之前讨厌做手工的戴高乐开始仿造钥匙, 改造囚服,伪造证件,拆除墙砖,锯断栏杆。

有一次,戴高乐锯断了监狱窗户的铁条,用绳子滑了出去,重新染了衣服颜色,粘了假胡须,换上德国平民的打扮,从容地跟哨兵们道了晚安,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戴高乐老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仍然会浮现出笑容, “我们不但获得了自由, 还耍了敌人。”

但不幸的是,很快就有人揭发了他们越狱的情况,结果戴高乐在火车站被捕。

类似的逃亡经历共有5次,不过却没有一次成功。直到1918年11月11日停战,戴高乐才得以重获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他因越狱结识了未来的苏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并且相互欣赏,相见恨晚。但是,两人一别之后再次相见,已是在1921年的苏波战场。

当时,戴高乐作为志愿者帮助波兰反抗苏联,而苏军统帅正是图哈切夫斯基。最终,苏军兵败华沙。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在大清洗中被处决,令戴高乐唏嘘不已。

二战刚开始时,戴高乐曾向上级强调了坦克与飞机配合作战的重要性,但未受重视。

结果,1940年5月10日开始,德军用飞机与坦克闪击了法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法国就向德国投降了,曾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战败了。

法国投降的当天,戴高乐借着到机场送别英国将军的机会,顺势跳上飞机,前往了伦敦。

第二天,他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著名的6·18《告法国人民书》:“我说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我请求你们相信我。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终有一天会使我们转败为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

二战期间,戴高乐在对外关系中凡涉及法国利益的问题上,都表现出“高大的强硬者形象”。他号召国土遭沦陷的法国人民团结起来,坚决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 被称为著名的“自由法国”运动,并组建了十几万人的“自由法国”部队。

丘吉尔都曾说,虽然戴高乐只是一个人,但却感到他好像统帅着百万大军。

1944年6月, 盟军登陆诺曼底。8月,巴黎解放,戴高乐率领“自由法国”部队随同盟军向巴黎挺进,并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接受德国军队投降书。

戴高乐当选临时政府总理,着手重建满目疮痍的法国。但却于一年后,因为不满“多党制”而辞职。

12年后,1958年,戴高乐才重新上台执政,当选法国总统。

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反对美国霸权,形成了“戴高乐主义”,也形成了现代法国的精神支柱。

因为,曾经有两件事让戴高乐认清了美国。

一件是在1946年,为了维持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法国向美国求援。而美国不仅拒绝出兵,还在法国撤出越南后,趁机接管了南越等原本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殖民地。

另一件是在1956年,因埃及单方面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英法联合对埃及展开了军事行动。而美国却联合苏联对英法施压,迫使他们撤出军队。

所以,戴高乐一上台,就在1959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组建的地中海舰队。七年后,又宣布正式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并要求美国军队在1967年4月前必须撤出所有的驻军。

法国也成为目前唯一一个没有美国驻军的主要西方国家。

当时,白宫发言人不得不哀叹,戴高乐领导法国“对准北约的心脏刺了一刀”。

但是,法国的大国地位却因为戴高乐退出北约而重新树立起来。戴高乐事后自豪地说道:“我国突然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主角。人们再也不把它当作一个跑龙套的了。”

同时,戴高乐主张与苏联、东欧和中国缓和关系,打开对话通道。1964年,他又不顾美国反对同中国建交,法国也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

当时,法国内阁中有一些亲美的人士不太愿意看到中法建交,戴高乐马上反驳说:“中国是一个比法国历史还要悠久的国家,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更无法忽视这样一个东方文明古国。”

1964年1月27日上午11点,《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公报中写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这份仅有短短44个字的建交公报,也许是中国外交史上措辞最为简洁的建交公报。法国成了西方阵营中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资本主义大国,被西方媒体评价为“是一次外交核爆炸”。

1967年,法国的经济情况恶化,同时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和工人运动。52%的民众反对戴高乐的改革方案,他只好再次宣布辞职。

这一年,戴高乐已经79岁高龄。他拒绝了离任总统的薪俸和住房,只带走了两个常年使用的书柜,并按照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

戴高乐回到了家乡科隆贝双教堂村。这里有一栋二层小楼,不仅是戴高乐将军与夫人的居住场所。还承载着戴高乐将军与小女儿安娜的记忆。

当年,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时,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医生及时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但小女儿安娜却因药物过量导致智障。

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表示宁可放弃一切,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

戴高乐夫妇节衣缩食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古怪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让安娜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孩子。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

每天饭后,戴高乐总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牵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一些快乐的歌儿。

他还经常带安娜出去玩耍,安娜玩起来很疯,不管自己多累,每次戴高乐都坚持到最后,一直到小安娜玩得疲倦了,伏在爸爸的怀里甜甜地睡着。

多年如一日,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他也没忘记把女儿安娜带在自己身边。

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作了抵押。

然而,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却因肺炎在父亲的怀里离开了世界。

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好像还有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

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

中法建交后,戴高乐一直想来中国看看。法国大使马纳克也曾建议他访问北京。戴高乐甚至已经决定于1970年底正式访问中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戴高乐于1970年11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最终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愿望。

戴高乐逝世后,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和外交部三处降半旗致哀,这是中国首次给予一位外国元首如此礼遇。

毛主席给戴高乐夫人发去唁电:获悉夏尔·戴高乐将军不幸逝世,谨向他,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悼念和敬意。

戴高乐的儿子菲利普·戴高乐在书中这样记录父亲的中国情:“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晚上,用毕晚餐,我父母全神贯注地观看一本相册,里面有一幅长城的照片,一直延伸到天边。”

1 阅读:175
评论列表
  • 2022-05-04 14:29

    但有历史的丰碑、有人民心中的伟岸!

失重外太空

简介:工作中最重要的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