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勘察一处河床,取得一个重塑历史的发现,学者:韩信不容抹黑

秀兰说史 2023-05-24 23:27:20

韩信,号称为兵仙,一生号称“攻必克,战必胜“。他”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可谓是“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韩信一生经典战例颇多,而发生于公元前203年11月的潍水之战,是韩信的代表作。韩信作战,特别会利用水。在灭魏之战中,韩信巧妙地采用“浮樱渡河”的方式,以“樱”这种简易的渡河工具,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魏国的侧翼,一战灭国。

在灭赵之战中,韩信巧妙地背水泥阵,断自己后路,带领1万多将士硬抗赵军20万人的进攻。而他的部将张耳趁机袭破赵军的大营,随后两人两面夹击,大破赵军。

然而曾呆子就是曾呆子,虽然他饱读史书、兵书,但始终没有领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自古以来,东方韩信、白起,西方汉尼拔、恺撒的经典战例经常被人模仿,但最终都画虎不成反类犬,输得一败涂地。比如马谡学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在街亭之战中却“真死了”。曾国藩与马谡一样,也只是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庸将,难怪一辈子打“呆仗”。

韩信为何能施展潍水之谋呢?这必须要从潍水特殊的水文条件说起。潍水大战的战场所在地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灌溉业非常发达。《齐乘》卷四说:

“高密西南,潍水堰侧”“自汉有塘堰,蓄潍水以溉稻,因名其城”“旁有稻田万顷,断水造鱼梁,岁收亿万,号‘万疋梁’。

由此可见,潍水的水量不是很大,而且自古就有现成的堰坝可以运用。因此,一旦上游壅水,下游的河床上就只有很浅的水流了,甚至可能完全断流。

同时,学者们还发现,作为战场的潍水河床,其质地不是泥沙,而是石头。这种石质的河床,不仅适合于筑坝,也适合于壅水和战斗。因为若河床是松软的泥沙,多少沙袋也会陷进河沙之中。

正是因为潍水具有这种特殊的水文条件,韩信才会施展壅水之谋,如果换在别处,他肯定不会运用此计。此外,当时是11月,时值枯水期,而流量减小或断流的潍水,也不会引起本地人——田广的怀疑。毕竟,齐国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曾国藩复制韩信的招数,只是机械的模仿,并没有体会到韩信的精髓,毕竟不是每条河都可以运用潍水之谋。最终,学者们用科学的手段还了韩信一个清白,兵仙的名号不是那么好污蔑,即使这个人是“曾剃头”。

0 阅读:5

秀兰说史

简介:秀兰唯独对历史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