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君主与周天子同姓,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之一,开国君主卫康叔姬封是周武王姬发一母同胞的九弟。不过周武王灭商建周,大兴分封诸侯时,当时并没有卫国,卫康叔也不是卫国的君主。
卫康叔最早被其兄长封于王畿之地内的康地,建立姬姓康国,故而姬封称为康叔,加名单字封,也称为康叔封。后来其兄周武王死后不久,周成王在位时爆发了三监之乱(武庚之乱)后才有了卫国。
周武王同胞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和八弟霍叔处不满四哥周公旦摄政,于是联合商王帝辛之子武庚起兵反周。之后便有了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率军东征平叛一事,最终平定了三监武庚之乱。
此次事件也让周王室意识到危险,重要地区不能再用旧氏族首领来管理,只有让可信赖的王室宗室成员管理周王都周边地区才能放心,于是西周初期有了第二次分封,姬姓卫国便是在此时建立。
周公旦将九弟康叔封,封于卫地,驻守殷商故地,管理商朝遗民,建立卫国,故而姬封又称为卫康叔。原来武庚统治地区和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三监之国的部分封地也被并入卫国,而且周公旦为了防止殷商遗民再次叛乱,还让卫康叔统帅八师兵力。
此时的卫国封地有四五百里,可以说是疆域辽阔诸侯大国,也是西周时期最大的诸侯国,毕竟卫国是西周王室在东方最为主要的拱卫藩屏之国。不过秦始皇开启统一六国之战时,却单独留下了卫国,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卫国在战国末期已经十分弱小,连二三流诸侯都算不上,甚至都不能再算是诸侯,仅剩的濮阳一地也被纳入秦国东郡治下。而卫国君主也不再称公、称侯、称伯,因实力弱小,早在战国前期就自贬公号称侯,之后在战国中期又自贬为君号。
战国末期,秦国开启灭国兼并之战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灭掉卫国?卫国原本在西周初期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不仅封国面积很大,军事实力同样强劲,曾率领“殷八师”南征北伐,东征西讨,保卫西周安全,周成王掌权亲政后还专门赐给叔父卫康叔很多宝器、祭器来彰显他的德行。而卫国之后也从伯爵后在西周后期升为侯爵,最终在春秋初期卫武公在位时册封为公爵。
“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赐卫宝祭器,以章有德。”《史记》
但自卫武公死后,卫国便因公族诸子相争,经常发生动荡而开始不断衰落,到了春秋末,战国初时,卫国已经衰落成诸侯小国。在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公室而强盛后,衰落的卫国从属于赵国,后又先后从属于魏国和秦国。
“秦拔魏东地,初置东郡,更徙卫野王县,而并濮阳为东郡。”《史记》
到了战国末期,自濮阳并入秦国东郡后,卫国君主已经没有实际封地,只是寄居于秦国野王县,延续卫国祭祀罢了。对于如此弱小的“卫国”,秦国用不着再出兵,秦始皇只需一句话就可废掉卫国君主的称号,贬为庶民。
但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攻灭关东六国之战在即,废掉名义上还存在的卫国对秦国的统一进程来说并无任何价值,还会起到反作用,秦王薄情寡义的负面舆论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六国拼死反抗,这只会阻碍秦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相反,秦国要是留下名义上还存在的卫国,厚待卫国君主,便能树立一个典型,彰显秦王的大度仁慈,使六国百姓减少一些敌意,也是给六国君臣做一个榜样,从而减轻阻碍,减少秦国、秦军损耗,用更短的时间完成统一大业。
留下名义上还存在的卫国对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只有利而无弊,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便能给秦国树立仁义之名,带来正面舆论,而这是秦国即便大举出兵也无法做到的优势。故而秦国并未灭亡卫国,即使在攻灭关东六国之后,秦始皇也选择留下了这个姬姓诸侯,让其继续沿袭祭祀。
卫国兴亡史卫国开国君主卫康叔姬封是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国灭商建周后,姬封被二哥周武王姬发封于西周王城附近的康地,故因封国而称“康叔封”。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继位后,康叔封的几位兄长不满老四姬丹摄政便发生了三监之乱,而他则因平叛有功,封地改到了卫地,正如本文开头提及那样,康叔封又建立了卫国,故而又称为“卫康叔”。
康叔封建立卫国康叔封建立卫国三监之乱的起因是商朝灭亡后,商朝原有的奴隶主贵族依然有很强的实力,周武王为了便于对这些奴隶主贵族和殷商遗民控制,就封末代商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旧地,为此殷商遗民大悦,西周暂时稳定住了局面。
不过周武王也担心武庚会伺机发动叛乱,于是就将一母同胞的三弟姬鲜、五弟姬度和八弟姬处分别封在了殷商旧地的周围建立了管、蔡、霍三国,以此监视武庚,防止其叛乱,故而被称为“三监之国”。
老三、老五和老八在二哥在位时尽职尽责,监视武庚。但周武王死后,由于继位的其长子周成王姬诵尚还年幼,一直在西周王城镐京辅佐周武王的老四姬旦担心天下人背叛周室,便代周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事,被称为周公摄政。
虽然周公旦此时已经受封鲁国,但由于需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实际上是其子姬伯禽在治理鲁国。老三姬鲜一看老四这是想反,篡夺天子之位啊!即便真的是代周成王摄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那也应当是他老三行成王之职。
姬鲜为此心中很是气愤不服,就与关系亲近,同为三监之国的老五、老八说了此事,结果两人也不服老四摄政,为此三人经过商议后先是到散布流言,后扶持武庚携殷商遗民与原商朝的十几个属国一起发动了叛乱。
老九姬封得知武庚发动叛乱后,便立马赶往镐京报告,同时在康国部署兵力以防叛军,之后又跟随老四一同东征平定武庚之乱。最终武庚战死,老三被杀,老五被流放,老八贬为了庶民,而老九则因平乱有功改封殷商旧地,建立卫国,以镇守东方,巩固西周。
卫国先后赐封侯爵、公爵(西周末,春秋初)卫康叔死后,其子卫康伯和其孙卫考伯先后继位,这两位卫国君主凭借卫国强大实力和超凡地位在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时期代天子东征西讨,南征北伐,成为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
不过卫国虽然实力强大,封国辽阔,但最初受封之时只是三等伯爵。直到第八任君主卫顷侯继位后用重金贿赂周夷王,卫国爵位才升为侯爵。
“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史记》
后来犬戎攻打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卫国此时为十一任君主卫武公在位时期,而卫武公即位之后,就按照开国先祖时政策施行德政,为此深受百姓爱戴,而卫国也因此呈现一番和睦安定,繁荣强盛景象。
在卫武公得知犬戎攻打镐京时,便马上率精兵强将与一众赶去救援的诸侯协助幽王之子周平王平定犬戎叛乱,并出兵护送平王向东迁都。因功勋卓著,卫武公被提升册封为公爵。
诸子相争,动荡不止,卫国开始不断衰落卫武公死后,其子卫庄公继位,由于其宠妾所生庶子州吁自幼喜欢军事,成人后善于带兵,而卫庄公便任命这个儿子做了卫国将军,结果酿成大乱,卫国也自此动荡不止,不断衰落。
由于公子州吁骄横奢侈,最终在卫桓公继位后起兵杀兄自立,但州吁穷兵黩武,不安定百姓,加上杀兄篡位,为此被百姓讨厌。自立不久后就被大臣联合陈国废杀,故而称为“卫前废公”。
州吁死后,卫桓公之弟卫宣公被拥立即位,而他却将原本娶给太子做夫人的貌美齐国女子截胡,并开始厌恶太子,在另一子公子朔进谗言后,最终暗中派盗贼杀害,立齐国女所生之子卫惠公(公子朔)为太子,最终继承了君位。
但公族中的两位公子对卫桓公杀害太子改立举动气愤不满,最终起兵攻打卫惠公,拥立原太子同母弟公子黔牟即位。而逃亡到齐国的卫惠公后来在齐襄公和鲁庄公等几国君主帮助下又回国夺回了君位。
不过卫国臣民对一直想要推翻进谗言害死原太子的卫惠公,最终卫惠公之子卫懿公即位后被臣民设计,在翟人攻打时兵败被杀。黔牟之弟昭伯顽之子卫戴公即位,后卫戴公之弟卫文公继位。
“晋文公重耳伐卫,分其地予宋,讨前过无礼及不救宋患也。”《史记》
由于卫文公对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途径卫国时没有以礼相待,其子卫成公继位后又没有借道给出兵救援宋国的晋文公重耳,为此遭到晋文公的打击报复,还将一部分卫地分给了宋国,卫国进一步衰落。
战国时期,卫国实力大幅下滑,自行降侯贬君到了春秋末,战国初期时,韩、赵、魏三家分瓜分晋国位列七雄强国,而卫国却已衰落成一个诸侯小国,成为赵国的附庸之国。
“是时三晋彊,卫如小侯,属之。公子亹弑之代立,是为怀公。公子穨弑怀公而代立,是为慎公。”《史记》
但已经弱小衰落的卫国却还在上演诸子相争的戏码,卫怀公杀卫昭公自立,卫慎公杀卫怀公自立,如此卫国又如何能不衰落弱小呢!以至于本国人才去往他国发展,比如商鞅、吕不韦等人。
“卫更贬号曰侯。更贬号曰君,独有濮阳。”《史记》
在卫鞅入秦后不久,卫成侯自知卫国已经大幅衰弱,便自行降号改称侯。到了战国中期,西周时期一度强盛的卫国只剩下濮阳一地,卫成侯之孙卫嗣君再度贬号改成君,这时卫国已经弱小到只手可灭的地步。
公元前252年,卫嗣君之子卫怀君就被不断衰落的魏国囚禁杀害,并随后出兵灭了卫国。由于卫怀君之弟卫元君是魏王女婿,故而魏国准卫国复国,立卫元君做了君主。
此时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蚕食关东六国土地。在公元前239年,秦国出兵伐魏,攻占了东部土地,而卫国仅剩的濮阳也被划入秦国东郡,卫元君被秦王迁到野王居住。
结语:虽然此时卫国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算是灭亡了,卫国君主的地位甚至都不如秦国的一个县令。对秦国来说,卫国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留下名义上还存在的卫国却对秦国统一进程有利,对秦始皇的声名也有益,故而秦国留下了留下了名存实亡的卫国。
不过在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最终还是将卫君贬为了庶人,没有封地仅有祭祀的卫国从此连祭祀先祖的权利也被断绝!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