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新”失败的古镇,曾经繁华如乌镇,如今无人问津很冷清 !
罗店古镇的历史沿革与过去的辉煌罗店古镇,这个曾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拥有600多年的历史。
据说,早在元朝至正年间,这里就已经形成集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重镇。
清朝时期,罗店连接沪杭大运河,又临近长江,交通发达,人口众多,商业极为繁荣,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沪西地区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了,有着“小香港”的美誉。
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今朝多少事,古人未出现”。80年代,随着社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变迁,罗店古镇不得不整体搬迁,新址选在离原址不远的地方。
1992年,罗店古镇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对这里进行了翻新和修缮,希望能重现古镇的历史风貌。
虽然无法回到从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但罗店古镇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成为了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罗店古镇翻新失败的原因分析罗店古镇在上个世纪80年代整体搬迁后,虽然在90年代进行了翻新,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没能成功吸引游客参观和商家入驻。造成翻新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不便限制了古镇的发展。罗店古镇虽然历史悠久,但地处偏僻,交通不甚发达。目前靠近古镇的公共交通就只有公交车,距离最近的地铁站也还有一段距离,来访人数受到很大限制。相比之下,交通便捷的水乡古镇,如周庄和乌镇,游客量要更多。交通不便也使商家不愿意进驻古镇。
其次,罗店古镇的商业氛围逐渐衰落。古镇里的老字号店铺和传统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缺乏特色。
人流量不多,商业氛围单薄,很难吸引人们长时间逗留。相比之下,保留古色古香建筑风貌又兼具现代商业气息的古镇更受游客欢迎。
再次,过度的商业化改造也消磨了罗店古镇的历史韵味。翻新中为迎合现代消费需求,不少历史建筑改头换面,街道两旁到处是卖纪念品的商铺,缺乏传统手工艺人的身影,失去了古镇本该具有的风味。反观真正保留传统特色的古镇,游客往往能在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中找到魅力。
最后,这次翻新注重建筑本身的修复,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承。仅仅保留了古镇的外在形态,而没有保留住古镇的灵魂。
这使得游客在参观时无法真正感受到古镇曾有的生机盎然。如果能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注重发掘和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游客参观的体验感会更好。
改善罗店古镇发展的对策建议罗店古镇翻新失败的教训值得汲取,要使罗店古镇焕发新生,相关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善古镇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修建连接公交枢纽和地铁站的接驳交通工具,比如观光车或共享单车,也可以直接增加前往古镇的公交线路数,缩短古镇与市区的距离。
同时要完善环境卫生、安保、导游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基础设施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发掘并培育古镇的商业特色。保护古镇里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店铺,培育传统手工艺人,举办相关展览活动。
同时,也可以精心设计几家兼具古色古香和时尚感的精品店,丰富古镇的商业体验。还可以考虑与周边农产品结合,打造富含乡土特色的土特产。这需要汲取各地成功案例的精华。
第三,注重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翻建中,要尽量保留古镇原有的历史风貌,保存有文物价值的古迹名胜,反映古镇发展历程的标志性建筑等。
同时,要通过陈列室、文化长廊等形式,帮助游客了解古镇的历史人文故事,感受古镇文化的厚重积淀。古为今用,让历史成为增添古镇现代魅力的源泉。
第四,吸取教训,不能一味走极端。既不能全盘西化,只求经济效益,也不能过于保守,墨守成规,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
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建议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而非一步到位的激进做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向。
总之,要实现罗店古镇的复兴,必须因势利导,立足当下,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兼顾各方面的考量,既保有历史记忆,又拥有现代运作,使之成为集魅力、便利、特色与文化于一体的优秀古镇。相信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罗店古镇定能焕发新活力,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弄巧成拙!
假的就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