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云君:苏门学士秦少游

夏小晋 2023-12-01 21:37:29

苏轼才华绝世,成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是在当时文人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与之交游或接受他指导的人有很多,其中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个人,苏轼最为欣赏和重视,也大力给以予培养和荐拔,世人就将黄秦晁张四人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和秦观文学成就最大,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却有着不同苏轼的风格,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秦观像

秦观(1049年-1100年),扬州高邮人。他的父亲特别钦佩学者王观,就为其取名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按伯叔家族兄弟长幼次序,秦观排行第七,所以又称“秦七”。

秦观少学努力,有神童之誉,青年时期便崭露才华,诗文、书法都得到当时名人的赏识。1074年,秦观听说仰慕已久的当代文宗苏轼将从杭州通判移守密州,中间要路过扬州,觉得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可怎么能被苏轼接见呢?秦观想了一个主意。他判断苏轼到扬州后,必定要到老师欧阳修所修建的平山堂游览,于是就模仿苏轼的笔调写了几首诗,仿照苏轼的书法题写在平山堂寺院的墙壁上。

苏轼到达扬州后,果然前往平山堂,看到寺壁上的几首诗,风格笔迹都很像自己,不禁大吃一惊。向人寻问得知作者是秦观,要来秦观诗集,阅后大为赞叹。这一次两人没有见面,却通过诗词结为“神交”。

二十九岁那年,秦观特地去徐州拜访苏轼,时为徐州知府的苏轼对秦观非常热情,规劝他读书“应举”以养亲,临别时苏轼以诗相赠,秦观也作诗《别子曕》,表达自己对苏轼的敬佩与感激之情,诗曰: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下狱时,一些亲友怕受株连而不敢往来,有的甚至把苏轼的信件和诗文都烧掉。秦观得到忧心如焚,到处打探消息,愿助一臂之力,还写书托苏轼的弟弟苏撤转达,以表示慰问,体现真正的“患难之交”。后苏轼被贬外地,给退休的王安石写信推荐秦观,希望秦观能早日显世。1085年,秦观考取进士,踏上仕宦之途,并以诗名闻世。

秦观最受欢迎的一首词是《满庭芳》。据说秦观在会稽太守宴席上遇见一位美貌聪慧的歌姬,两人一见钟情,短暂的欢愉之后离别,秦观黯然神伤下作下此词,全文为: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图片来源网络)

这首词是如此的受欢迎,以致于秦观人还在路上,词已经飘到东轼案头。秦观从会稽刚到京都,一见面东坡就说:“想不到上次分别后,你学柳七作词了。”秦观否认,苏轼说:“销魂当此际,这不是柳七的语气么?”秦观遂无话可说了,苏轼送了秦观一个雅号“山抹微云君”。

秦观入仕之时,正逢北宋朋党斗争日益激烈之际,秦观也身不由己地陷入了政治漩涡,无法自拔。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遭人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也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苏轼由此被指泄漏谈话机密,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学者认为,秦观在1097年流放郴州时所作的著名《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就是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图片来源网络)

雾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拼命找寻也看不见梦想中的桃花源。忍受着孤零零的馆舍里浸入的春天冷寒,特别在这杜鹃悲啼声中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以鲤鱼形状的函套传递书信,越是收到来自朋友的慰藉,越是增添重重愁绪。郴江本来是应该围绕着郴山流的,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

1100年,历尽沧桑的苏轼与秦观在雷州最后一次会面,秦观的一首《江城子》写道: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 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 暮云重。

苏轼手抚秦观背,为秦观表示的顺命达观感到欣慰。他没有想到,过后不到两个月,秦观就死在北归的途中。苏轼得知,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写在手扇上,默然良久,悲声长叹:“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