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皮白心
看看主要经济学期刊中文章,在前言或背景部分,主要是用政治经济学或领导的讲话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但到了论文正文,基本上用的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也就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是采用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的确,西方经济学的很多内容就是分析市场经济问题,我国现在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很多内容对于我们有借鉴价值,也应当借鉴。
现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基础课也是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就是现实。
二、我国的经济学家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
我国也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经济学家,比如孙冶方、薛暮桥、吴敬琏、厉以宁等,他们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股份制经济方面,起到了舆论宣传和理论创建的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就没再有对经济发展起到理论指导的经济学家。
总的来讲,我国的经济学还是领导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最后确立还是以领导的思想体系建立为标志。
当代的经济学家主要是西方经济学背景的经济学家,尽管某些人也名噪一时,但没看到政策性建树。
三、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落后社会实践
最近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问题,比如实体经济萎缩问题,比如证券市场不健全问题等等,这方面的针对性研究成果很少。很多经济学研究变成了数字游戏,论文成了天书,洋洋几万字,看看最后的研究结论没几条有价值的,搞研究发论文仅仅成了职称晋升的工具。
四、没有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
创建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肯定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当年马克思创立经济学体系时还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天也是应该的,既然现实中已经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的很多东西,不如大大方方的拿来,甄别一下精华和糟粕。现在很多理论直接拿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采用,其实西方经济学的那个思想在中国能传播开,不是取决于研究机构,而是取决于期刊的编辑,在中国是编辑决定了理论的传播。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