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非常重要,直接改变了后来的局势。
当时的曹操既然大败了袁绍,为何还很花了8年时间,不知道兵贵神速吗?
其他的势力为什么也没有掺上一脚,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局势曹操拿下北方的8年间,只能说选的时机太妙了,各方都被狠狠的牵扯住。
刘表坐拥荆州,占据着东汉末年战略要地,但他性格多疑,缺乏进取之心。
他只是象征性地进攻了一次,刘表便吓得龟缩不前,再也不敢有什么动作了。
而老对手刘备虽然雄心壮志,却屡遭他的打击,手底下没兵的他只好投靠刘表,但没想到这位优柔寡断,还不给予他信任和支持。
刘备即便有着对局势的把控,想要北伐曹操,但摊上了刘表也只是有心无力啊。
江东那边孙权也是刚成年就执掌大权,本就处于动荡时期,孙权的叔叔孙辅、表兄孙暠纷纷造反,企图夺取江东拱卫。
更有庐江那边的李术表示不服,使自己的地盘一度分崩离析,好在少年时的他还是很给力的,很快就击退了这些内乱,重新统一了势力。
在解决了事情后他并未止步,将目光投向久未被中央政权有效控制的山越地区。
山越蛮夷作乱已久,他决心彻底平定这些动乱根源,确保江东长治久安。
接下来的几年间又亲自率军,多次出征山越,终于将这些久攻不下的地方纳入版图。
江东一统后开始着手整顿吏治,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当年父亲孙坚曾被荆州太守黄祖所杀,于情于理都要先报仇啊。
为报这份血海深仇,他亲自率兵出征,经过两次艰难的战役终于杀死了黄祖。
这一战役不仅伸张了江东的威望,更彰显了孙权已成为一代枭雄的决心与实力。
经过数年的奋战,终于平定了江东的内忧外患,为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尽管如此他仍在为日后抗曹做着准备,稳固自家地盘来积蓄力量。
在这八年间,三人或因性格局限,或因实力不足、内忧外患,都未能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只能眼睁睁看着曹操的地盘一直扩大,却没一人敢上前阻止。
内忧外患没人打扰而他能够如此放心的去收复北方,少不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就是官渡之战。
这场战役的胜利,他虽然击败了袁绍,但并未彻底击垮他,当时就他体量最大。
在河北经营多年根基稳固,他一时也是难以撼动,之后在仓亭又一次击败他,也没什对他怎么样就能看出来。
只能说他虽然战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快稳住了局势,在河北依旧占据优势地位。
直到公元202年,袁绍病逝,儿子袁谭、袁尚争夺家业,兄弟内斗,这才让他看到了彻底占领河北的机会。
从之后的7年,他先后五次挥军北上,发动大规模的征伐行动。
这一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不仅要收拾河北的那边的势力,还要小心境内的叛乱。
那段时间过的惨啊,赵犊、霍奴、武安尹楷等人都举兵反叛,腹背受敌险象环生,稍有闪失就可能前功尽弃。
而就是这个情况,各方却没一点动作,只能说这时机把握的太好了。
在这场艰难而漫长的征途中,他愣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蚕食,终于逐步占领了河北,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就是这样的开局,还是袁绍不给力,有着“四世三公”的名望,还统帅大军。
但他临终前的一个决定,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契机。
袁绍因为幼子袁尚长相英武,母亲出身名门,有利于团结河北世家等原因,决定立袁尚为继承人。
这一决定引发了其他儿子的强烈不满,长子袁谭本应是首选继承人,却被袁绍过继给了别人。
而次子袁熙性格优柔寡断,不适合领导大局,他的去世又过于突然,没来得及妥善安排后事,埋下了兄弟不和的祸根。
袁绍死后袁尚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遗产和军队,袁谭和袁熙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兄弟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袁谭先是在黎阳与曹操对峙,袁尚却心存芥蒂派人监视袁谭,兄弟矛盾彻底公开。
他趁机攻下这边,而在守的袁谭只好败退青州,袁尚弃守邺城逃往幽州。
之后一路北上,在幽州与其余二兄弟展开激战,袁氏兄弟抵抗失败,最终逃往辽东,不久便被当地军阀所杀。
还诱使袁谭出兵去相助幽州这个地方,事成后却将直接拿下了他,自此几个袁子全部丧命,曹操取得了统一北方的决定性胜利。
而能够这么顺利,与他所用的手段也是密切相关。
当时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方法,巧妙利用她们兄弟之间的矛盾,逐步削弱袁绍的势力。
他先是支持袁谭与袁尚对抗,等到袁谭实力衰落后又转而扶持袁尚,进一步加剧了袁氏兄弟的内斗。
还利用本初兄的旧部家族和利益关系笼络人心,来巩固自己在这边的地位。
毕竟直打的话那是没什么胜算的,袁绍虽然已死,但其在北方经营多年,影响力广泛。
所率的旧部将领仍掌控着大量的军事资源,家族更是盘根错节,在朝廷内外都有着强大的人脉和势力。
而他所代表的是传统的世家大族利益,而曹操主张打破门阀制度,建立全新的政治秩序。
这种理念上的冲突注定了北方的统治会受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只能说这8年间,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先整顿好自己的摊子,很默契的都没动兵。
可这却让曹操给乐坏了,就这种局势下,还用了8年的功夫才吃掉了北方。
只能说当时的袁绍哪怕定下合适的继承人,也不会成后来那番局面。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三国谈|官渡之战解析⑥ 注定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