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军人不流泪,军人没有眼泪”。然而,1928年入伍入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杨得志将军告诉我们,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战争年代,杨得志曾一次次的热泪盈眶。和平年代,他也会经常心热泪湿。到了晚年,杨得志更是容易动情。每每提及往事,谈到重要的人时,杨得志总是控制不住眼泪。
一哭战友杨得志是一位很重情的将军。他晚年谈起那些去世的战友和领导时,语调沉缓,话语切切。他能历数他们的功绩和品质。令人佩服的是,杨得志的记忆力非常好。几十年的事,他都能记得清楚。
杨得志曾回忆,遵义会议前的一次作战,他率领的一个团,牺牲了299人。有人就提出了怀疑,表示竟能记得如此确切?于是,便查起了相关史料,结果发现,杨得志记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除了说明杨得志记忆力好之外,也反映出他把跟他一起赴汤蹈火的战友和领导,都记在了心尖上。
对历史不能忘却,是因为杨得志对战友和领导有着一片真情。话说,最让杨得志泪目的三个战友和领导,分别为罗瑞卿、黄克诚、韩先楚。
先说罗瑞卿。杨得志和罗瑞卿很早就认识了,罗瑞卿当支队党代表时,杨得志当战士。罗瑞卿当师政委时,杨得志当排长、连长。解放战争时期,罗瑞卿当野战军政委时,杨得志当司令员。
几十年来,两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杨得志很佩服罗瑞卿,说到罗的功绩品德时,杨得志肃然起敬。在特殊年代,罗瑞卿从“高位”跌落到了“谷底”,不幸还伤了一条腿。
1973年,杨得志和罗瑞卿久别重逢时,两人都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接着,杨得志和罗瑞卿聊起了这些年的遭遇,罗瑞卿说“都是林总一伙的阴谋诡计”。
5年后一天,正要准备出国访问的杨得志,想着在这之前先去看望一下老首长、老战友罗瑞卿。可他没想到,还没等他去,就接到了消息说,罗瑞卿逝世了。杨得志听后,内心十分悲伤。
再说黄克诚。杨得志对黄克诚老首长是非常敬重的。当他得知黄克诚去世的消息后,内心是很悲伤的。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年与黄老一起并肩作战的岁月。
在杨得志看来,黄老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依旧能够坚持自我。黄老去世的那天,正值天降大雪。杨得志当即作了一首现代诗:“是你携着纯洁晶莹的雪花而去?还是纯洁晶莹的雪花为你送行?我仿佛看到,你与雪花融为了一体。”
当天,杨得志因出国访问,未能亲自去向黄克诚的遗体告别。于是,他想到了作诗来表达对黄老的悼念之情。
最后说韩先楚。杨得志和韩先楚是在1936年认识的。抗战时,两人有过一段短暂的并肩战斗,杨得志任代理旅长,韩先楚任该旅的一个团长。他们配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到了朝鲜战场,两人继续默契配合,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多年来,他们的革命情谊经受住了战争的洗礼,变得牢不可破。韩先楚逝世时,杨得志听闻此消息时,当时在一间客厅里,两只手紧紧地环抱着一只茶杯,久久地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久,杨得志才与身边人讲:“我和先楚同志相识以后,就关系密切,相知很深。”
二哭战士有人曾说,军人的感情,与他们终日作伴的枪炮是一样的冰冷。还有人甚至说,军事指挥家是不流泪的。其实不然,杨得志将军就不是这样,他是个很感性的人。
在杨得志写得《横戈马上》一书中,里面记载了大量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杨得志从战士干起,一步步晋升到了师长、司令员的位置。他参加了数不清的各种战斗,期间有太多的人倒在了他的跟前。
不说别的,就是和杨得志一起去参军的25名修路工人,一年多后就剩下了他自己。杨得志说,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与他一样的战士历经艰险,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人中,有人牺牲了,有的负伤离开了军队。但他们的名字,杨得志很多都牢记在心中。
杨得志记得,过乌江的时候,他和政委从前卫营里,挑选了8名身强力壮,水性好的战士先行渡江。不幸的是,竹排只飘到了江心就被洪流所吞没。那8名勇士全部被卷入其中,再也没能浮出水面。
过草地时,杨得志正要小憩一会儿,突然参谋长着急忙慌地跑来,喊道:“不好了,一营的一个班全牺牲了。”杨得志马上清醒过来了,他忙问原因,参谋长说,可能是瘴气中毒。
杨得志赶紧动身,亲自前去探勘。可等他过去后,牺牲的战士们已经被掩埋了。杨得志指示,要给每位战士都建坟,并在他们的拐棍上都刻上名字,立在坟前。晚年的时候,只要提起这一悲惨场景,杨得志总会哭得止不住。
在杨得志看来,他的战士们都是一群可爱的人。在长征路上,他看到连队班以上干部,围成一个圆圈为战士们挡风御寒。他看到炊事班为战士们做饭,通宵未睡。晚年的他,提到这些可爱的战士们,杨得志都会流泪。
有一次,杨得志擦着擦不干的泪水,一块手帕全部被浸湿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快步递上毛巾,杨得志接过来擦拭着眼泪,抽咽了许久。由此可见,杨得志对于战士们的那种爱,是那么的真诚。
三哭亲人杨得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是个铁皮匠,每天走乡串户地找活干,母亲是童养媳,早早就嫁给了他的父亲。他还有个姐姐,哥哥。
家里人对他都很疼爱,尤其是他的姐姐。杨得志参军那年,他的姐姐在他离家的前一晚,熬了一夜,顶着月光为他做好了一双鞋。次日,姐姐把那双新鞋子放进了杨得志的背包里,然后看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地偷偷掉眼泪。
而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不会说什么大话,他所有的爱都埋藏在心中。送杨得志参军那天,杨父替他背着行李,眼含着泪水疼爱地望着他。临走时,父亲只吐出了一句:“孩子,以后一定要做个有志气的人!”
让杨得志感到遗憾的是,这次与父亲的离别,竟然是父子俩的诀别。这次之后,他就再也没见过那个辛苦了一辈子的铁匠父亲。
杨得志的哥哥杨海堂,小时候就是他带着弟弟外出谋生。他们哥俩一起在安源煤矿挑过煤。一天到晚的在煤山上爬,在煤堆里滚。每天干活结束了,两人直接变成了黑人。
那时,他俩都干着重苦力的活。后来,他们哥俩又一起投奔了工农革命军,跟随着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湘南“八月失败”,杨海堂与部队失散了。
杨得志很想念哥哥,7年之后,红军长征路过宜章时,杨得志还向当地的老百姓打听哥哥的下落。但寻找无果。一直以来,杨得志都不晓得哥哥后来怎么样了。他曾经沉痛地说:“我不知道哥哥是血洒战场了,还是死在了敌人的刑罚上。”
杨得志将军的经历太过传奇,他见过太多的牺牲和离别。很多感人的场面,让他每每想起都会忍不住地哭泣。
参考资料:《将帅纪事》、《真情——访杨得志将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