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秋收秋种的那些事儿

干涩的记忆 2022-09-01 00:03:09

文:张广友

图:来自网络

节气不饶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秋作物就都姓“黄”了。这几天到乡野看了看,玉米、花生、黄豆、芝麻都由绿变黄了,唯有红薯的茎叶,还顽强的绿着,不过也经不起霜降的泼撒,会由绿变黑的。

叶子一黄,意味着已经成熟,该是收割的时候了。走到这些黄色的田野里,才会真正体会到“春华秋实”的含义。

我们这个地方的秋作物,大多是玉米,硕大的田园里几乎是青一色的黄玉米、白玉米、花玉米,玉米秆子像站立的哨兵,左肩挎着“水壶”、“挎包”,右肩挎着“步枪”,头上的花穗像哨兵的帽徽。变得有绿有黄的叶子像士兵的军装。看这样子,今年的玉米长得壮实,秆粗穗大、粒满。

望着各色的玉米,有的粗如水杯、长如筷子,拿到手里,真像一个木棒。也可能是这个缘故,玉米的又一名字:棒子。

木棒子能打人自卫,而“玉米棒子”可是个好东西,可以水煮了吃,可以磨成面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我的家乡会用玉米面做煎饼。玉米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做各种各样的产品。

说到玉米之用,我最忘不了最有感情的还是大田地里烤玉米。烤玉米是要点技术的。玉米掰下来,不要撕掉叶,用夹子悬起来放在火上燎,燎掉了叶子,玉米没有燎糊,却已经熟了。

在田间烤食物吃,当然不止烤玉米,还烤过红薯、烤过土豆、烤过黄豆角、烤过花生。那烧烤的味道,比现在街头流行的各类烧烤还引人。可惜,时下的城里孩子没有这个福气了,他们没这个条件吃田间的烧烤。

农村的孩子进城的进城,不进城的也都在教室里上课,也没有时间去烧烤了。虽然那种烧烤有点“野味”,但这种野外求食能力对人的成长还是有用的。

秋收的味道也不像以前了。回味从前,每年的秋收秋种秋征(那时有秋季征粮)跟现在不一样。秋收都是靠两只手。

收玉米就有几道工序:我记得人要穿行在青纱帐中,先劈去叶子,再掰下玉米,剩下玉米独秆子立在那里。玉米掰下来后,用筐装、用袋盛,装入平板车里,拉回家。玉米到了家,堆满了院子。

有的扎成串挂在树杈上,挂在屋檐下,有的把玉米运到平屋顶上。秋收是要赶时间的。趁着天气晴朗,白天黑夜地干,有的累出了胃病,有的累疼了腰腿,有的累的夫妻吵架,有的累急了还会干出轻生的事儿。

玉米进了家,晒几天,就要剥粒子。剥粒子的办法不少,有的用手搓,有的用螺丝刀搓,有的用手摔打。手工活虽是不少种,但速度慢,累人。如今已不会再用手工去脱粒啦。

我的邻居小陈家住城郊,种了八亩玉米,把玉米棒子拉进城,在一净地上晒了1天,一个早上的时间就脱粒完毕,玉米穰子放一边,黄灿灿的玉米粒子摊晒在地上。晒了一天,接着就可以出售了。

据说今年农民工返乡秋收秋种的很少了。他们不回来,收割机、播种机代劳啦。高高的玉米收割机过一趟,就秆倒叶落,连同玉米一次性脱离、粉碎,玉米进了粮袋,秆叶进了土里;玉米成了粮食,接着变成产品,而秆叶变成了肥料,为来年的小麦施了底肥。

我看到这景象,想到了农业机械化真的解放了农民。收玉米是这样,收小麦是这样,大豆、芝麻也可以机收。刨红薯、土豆都可以用农机,有了农机,那些传统的犁、耙、镰刀等只有搁闲了。农民的那双手也不会长出多厚的老茧了。

秋收和秋种几乎是同步的,收拾完了就要整地。整地也是分几个步骤的,先要拉粪,要把积攒一个夏季的土杂肥车拉肩挑的送到地里。

农民有句话叫做“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有肥土才壮,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茁壮的庄稼。汉·贾谊《过秦论上》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最好的是有机肥料多,土壤会越来越好。

我看到一个材料,我国有5000万亩土地有毒,被称为毒地。初听此话,我不大理解,再听下言,才知道土地也娇气,重金属侵入了,它会中毒;化肥施多了施错了,没有按配方去施,它也会中毒。土地有了毒,如同人身上染上病毒一样,不健康。人不健康会因病致苦,因病致死。

土地有了病,也会长出有毒的农作物,或者致作物枯萎,直至死亡。现在的大田地里,很少看到一堆堆的农家肥了,没有了农家肥,仅靠秸秆还田还不行,只有施化肥。据农业专家说,化肥施得越多,土壤越板结,长此下去,难说不中毒。

走在乡间问农活老把式:为什么不多积点农家肥,他说了三点理由:人在村住得少了、养牲口的少了、养猪羊的少了。三个“少”提示我没有了农家肥的肥源了,这是其一。

第二是积肥的杂草烂泥少了。草不多了,路修好了,地头路边也没法堆杂物成肥了。

第三是村里长住的都是老人孩子,孩子上学,老人干不了,也干不完这些活了。我再想,农作物的许多秸秆也要被用来发电、办沼气等,原料被用作他项了。往前想,农家肥怕是越来越少了。

“秋征”这个词在农村也慢慢消逝了。所谓“秋征”,就是在农民赋税(费)的日子里,每年夏季不能缴足的,秋季就要缴。交不了钱,就以粮抵税费。自从2000年以来废止了农民的皇粮国税,“夏征”、“秋征”就没有了。

我问乡里一些年轻的同志,大多对“两征”不了解。是的,他们是在结束了农民的皇粮国税后走上乡镇工作岗位的。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两征”是怎么搞的,也不会知道“两征”有多难。

他们所熟悉的所正在做的就是给农民发钱,发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秋征”不搞了,当然“三秋”大忙也只剩下“二秋”了,两秋也不像以前那么忙了。

忙上几天,该返城务工的继续务工,没回来的,请人请机帮收帮种的就在城里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就行了。青壮年农民大都进城务工了,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少了,下一步只有走农业规模经营了。

看来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如同当年土地承包、自主经营一样,有分也会有合。什么事情、什么政策都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办好。当年土地承包、自主经营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土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效益,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

时下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同样是一种现实选择,规模经营也会产生更大的效益。这也叫做“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毛泽东语。

0 阅读:12

干涩的记忆

简介:深挖娱乐圈的明星和事件,还您一个真实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