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路透社披露,北美空天防御司令部7月24日通报称,其在阿拉斯加周边空域,拦截了2架中国轰-6轰炸机、两架俄图-95轰炸机。美方称,中、俄轰炸机飞行区域为国际空域,未侵犯美国、加拿大领空。美方称,此次活动的中、俄军机不被视作威胁,北美空天防御司令部会继续对中、俄军事活动实施监视。美方称,中俄军机进入了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北美空天防御司令部出动战机,实施发现、跟踪、拦截。
中俄轰炸机编队进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范围,引发美国出动战机实施跟踪拦截。这样一幕,颇有角色、剧本互换的意味。美国依仗军力过去数十年间在南海、东海、台海,经常性进行自由航行动作,以擦边球方式为中国制造麻烦。
中国外交部在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的韬光养晦时期,向美方频繁提出外交交涉与抗议。其中夹杂着中方军力被动的悲愤,美国军事压力同步倒逼中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以陆制海武器的发展。倒逼中国从前身为俄瓦良格号的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再到万吨驱逐舰、歼-20、运-20等军备的列装。美国通过实施自由航行手段,为中国海空边界带来的军事压力,倒逼中国军事体系的绝地发展。
中国一代代军工人传承的反制意志,推动中美海空军事形势的变化重塑。航行自由理念从美国对中国极限军事施压的遮掩,转变为中国裂解美国军事体系的反击手段。此次中俄轰炸机编队在阿拉斯加周边空域执行自由航行任务,具有多方面影响。
包括,拓广中国战略安全区。国家间势力范围的划定,同国际法框架下各国的领土与海洋利益划分,并不同步。国家实力相比国际法规章,是更底层的决定因素。美国在冷战后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的超然地位,既来源于美国制度层面的有意设计,更来源于当时的美国,在实体国力层面对全球各国的压制。国家间势力范围的划定,无法依赖于规章、承诺,而是基于实力上的相互威慑。当下的中美关系,正迎来相互威慑时期。
更确切说,要美方承认中国在南海、东海、台海的海上权益,缺少不了基于历史脉络的主权界限划定、基于国际法的通行行为标准制定。而更为底层的逻辑在于,中国能对美国阿拉斯加、东西海岸,实现有效的常规兵力投射,美方自然能够切身体会到中国在周边的合理利益、权利诉求。
中美以平等国家身份建交的基础,不建立在言辞谈判基础上,建立在中国锁定华盛顿的对等核威慑基础上。中美当下在出口管制上的相互忌惮,同样与世贸规则关系不大,而是中方以镓锗稀土等管制手段,切实向美方表明了中国具有掀桌子的能力。美方因此收敛,将不发生军事、金融、经济的全面冲突,作为建立中美相处模式的基础。
从这一角度而言,中俄轰炸机编队现身阿拉斯加海域,对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平衡是有益的。中方具备并实施与美方相互还击的能力,美方自然有了与华交往的耐心,和纸面上对中美对话予以最高重视的礼仪。7月10日,中国海军四舰编队也曾现身阿拉斯加海域,并同美方就自由航行理念展开交流。中国在阿拉斯加海空域的军事投送能力,正为中美间的相互理解,增加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