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部郑少秋和江华主演的香港电影《楚汉骄雄》,有这样一个片段:项羽入咸阳之后,想用霸王的称号,他的军师范增进行劝阻,说了一句话:“大霸不过五,小霸不过三”。
当时听了,以为是说称霸的人都活不长久,最多三五年就去世的意思。近来读《史记》,又觉着说的好像是春秋五霸,可三小霸是谁呢?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春秋五霸之前的郑庄公、齐僖公和楚武王。
首先说一个问题:何为霸?
所谓“霸”者,原是“伯”字,又称为州伯或者方伯,即各诸侯之长。方伯的职责是召集诸侯、朝拜天子。由于读音相似,“伯”慢慢转变为“霸”。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诸侯称霸的呢?
有人会说:春秋首霸齐桓公,上过初中的都知道!
其实,非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了稳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成康时期,周王室就是天下共主,其灭商的余威尚在,不需要另一个霸主存在。
而受封的各诸侯刚刚立国,都在忙于弹压境内反动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无暇相互争斗。
自懿王之后,周朝国政渐废,饱受压制的西方戎族开始入侵,一度兵临镐京。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骊山脚下,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周王室迁都洛邑,丢掉陕西大片故土,仅剩洛阳一隅之地,方圆只有600余里,其实力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再也无法掌控整个国家。
各诸侯国失去了王室力量的束缚,彼此之间相互兼并,争霸由此开始。
一、天下诸侯,莫非郑党第一个崛起的霸主,便是郑国的庄公。
郑国并非开国诸侯,而是由周宣王赐封其弟姬友的封国,原在郑地(即今陕西省华县东),后迁移到洛邑(即今河南省洛阳)以东地区。
郑国首任君主郑桓公随同幽王一起被犬戎杀死,其子郑武公联合晋、秦、卫等国击败犬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任命为卿士,总管周王朝政。
郑国武公、庄公之时,经常利用自己职务之便,假借王命征伐兼并周围小国,势力日益强大,引起周平王的猜疑。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免去郑庄公的卿士之职。郑庄公十分不满,离职罢工,不再入朝觐见周王。
同年秋天,周桓王为了维护王室尊严,亲率王师讨伐郑国,并调集虢、卫、陈、蔡四国大军以助声势。
结果,周王联军在繻葛(即今河南省长葛市北)被郑国一击而溃,周桓王身负箭伤,狼狈撤退。
周王室的威信再一次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而郑国也因此威名远播四海。
第二年,齐国受到北戎攻击,向郑国求援。郑庄公派兵救齐,大败北戎,斩首三百,擒获敌军主帅。
郑庄公当政期间,充分利用自己王室重臣的身份,借周天子名义征伐异己,同时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借助齐、鲁等强国的力量,压制周围小国,与卫、宋、蔡、陈等国多次进行争斗,胜多败少,使郑国称霸河洛地区。
时人称之:【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二、父子相继,庄僖小霸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在各诸侯国中地位非同一般。
周成王时,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被周王赐予征伐特权,因此齐国能够名正言顺地讨伐周边小国。
齐国背靠东海,有鱼盐之利,齐庄公在位64年,延用姜太公“因俗简政”的治国方略,使齐国的政局平稳,国力不断增强。
公元前731年,齐庄公去世,他的儿子僖公继位,打出尊王攘乱的旗帜,追求霸主之位。
首先,他与郑国和鲁国结盟,将当时最强的两个诸侯国拉入自己的朋友圈。
然后,他又作为中间人,促使宋殇公、卫宣公与郑庄公在瓦屋(在今河南温县西北)结盟,以消解宋、卫、陈、蔡联军围攻郑国都城东门的仇怨,赢得了中原各国的尊敬。
公元前713年,因宋殇公对周天子不敬,齐僖公联合郑、鲁讨伐宋国。同一年,因郕、许国违抗攻打宋国的命令,齐僖公又与郑庄公、鲁隐公一起攻灭郕、许二国。
公元前710年,宋国太宰华督杀死宋殇公,另立新君。同一年,齐僖公与鲁桓公、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即今河南商丘市)聚会,谋划平定宋国的内乱,但并未付诸实际行动。
公元前706年,北戎袭击齐国,各诸侯派兵相援,联合大败戎军,活捉敌军首领。
其后数年,郑国先后与鲁国和宋国交恶,中原各国重又陷入混战之中。
齐国作为东方大国,先联郑败鲁,又与宋、卫、蔡、陈等国一起攻入郑国国都。
齐僖公是一个外交达人,他在位期间纵横捭阖,多次主持与郑、鲁、宋、卫、陈等国的会盟,平定宋、卫、许、郑等国争端,使齐国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后续齐国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称雄江汉,自立为王楚国自称是祝融之后,在商朝末年投奔周文王,成为周朝的火师,侍奉文、武两代周王。
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爵,赐以丹阳之地,方圆50里,楚国始建。
楚国的爵位低微,不受周王室重视,也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周昭王三次南征,楚国屡受欺凌,直到熊通继位,情形才有了转变。
公元前741年,熊通杀死侄子,自立为君,并立志北上,逐鹿中原。
他很快就稳定了国内政局,然后挥师东进,灭掉宿敌权国,设置为县,任命叔叔斗缗为权县的执政长官。
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县”作为一级独立的行政单位,比秦始皇施行郡县制还早了500多年。
公元前706年,熊通率兵渡过汉水,出兵伐随。
随国是“汉阳诸姬”之首,也是周朝分封镇守南疆,遏制楚国等蛮夷之国向北扩张的重要诸侯国。
熊通原本想示弱以引诱随国出兵,却被随国大夫季梁看破,功亏一篑,只好退兵。临走前,熊通让随国君主替他传话,以武力要挟周天子提高楚国的爵位。
结果可想而知,周天子很自然地拒绝了!
熊通闻言大怒,当即自称为王。自此,天下就有了两个王,周王室的宗主地位一去再也不复返了。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第二次伐随,在速杞(在今湖北省应山西南)大败随军,但自认暂时还无力占领随国,便签订盟约而去。
然后,楚国转变攻略方向,先与巴国联合攻灭邓国,后又接连打败郧、绞、罗、州、蓼等国,威震江汉。
公元前690年,周天子召见随侯。楚武王认为随国背叛自己,第三次出兵伐随,结果病死进军途中。
楚武王铁血治国,三次领兵伐随,征服江汉诸国,使楚国疆域大大扩展,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他自立为王,开了周朝诸侯僭号称王的先河。
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崛起,虽然其影响力远不足与齐桓公、晋文公相提并论,但各自称雄一方,春秋三小霸之名,也是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