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何被称作好圣孙?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何朱棣那么喜欢他?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10-23 08:49:10

燕王朱棣曾做了一个梦,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把一个大圭赏赐给了他。要知道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传给朱棣,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后,还在回味自己的这个梦,觉得十分吉利。恰巧这个时候,有人向朱棣报告,他的孙子朱瞻基出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自己梦到的祥瑞,可能就降生在这个孙子上。他马上前去看自己的孙子,发现朱瞻基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十分高兴。

朱瞻基就这样,被称为朱棣的“好圣孙”。还有人认为,朱棣就是为了自己的后代,才冒险发动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后,朱棣成功登基称帝。不久,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被朱棣立为皇太子,朱瞻基长大后,便随着朱棣前去巡视北京。

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时,朱瞻基就负责留守北京。后来,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从此刻起,无论是巡视北京,还是远征蒙古,朱瞻基都跟在朱棣身边。

在朱棣二征漠北时,朱瞻基也随朱棣一同出征。在大臣的鼓勇下,年轻气盛的朱瞻基,冒进去追击敌军,结果遭到瓦剌骑兵围困,一度陷入到危急当中。

幸好明成祖朱棣,及时的派出骑兵支援,才使朱瞻基成功脱险。明成祖为了培养这个“圣孙”,曾命学士胡广等人,来漠北军中,为朱瞻基讲论经史,足可见朱棣对其的重视。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常因为体弱多病而烦恼,而朱瞻基却身体健壮,朝气蓬勃。他除了与祖父关系密切,还深深敬慕自己的父亲。

朱瞻基经常保护他的父亲,不受他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当然这一切,也引起他叔父们的警觉。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远征漠北的明成祖朱棣,病逝于榆木川。八月,明成祖的遗诏才传到北京,皇太孙朱瞻基亲自前去迎丧。

紧接着太子朱高炽即位,不久朱瞻基就被立为太子。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朱瞻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

结果南京屡次发生地震,明仁宗还想还都北京。于是,就派朱瞻基前去南京,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顺便去拜谒一下朱元璋的陵墓。

可是前面我们就说过,明仁宗体弱多病,很快就重病不起,急忙又把朱瞻基召了回来。但当朱瞻基赶回北京时,明仁宗朱高炽早已死去。

谁能想到,朱棣死后不到一年,他的儿子朱高炽也去世了。朱瞻基就这样正式登基,并且放弃了明仁宗还都的计划,任然定都北京。

这恐怕是因为,朱瞻基从小成长在北方,同他的祖父一样,放心不下这片土地。当时朱瞻基在返回北京时,他的叔叔朱高煦,想要在半路截杀他,然后再自立为帝。

幸好朱瞻基平安抵达北京,他一方面处理明仁宗的后事,另一方面加紧北京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

汉王朱高煦耐不住性子,直接准备起兵谋反。他先派一名官员前往北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当即抓捕这名官员,然后上报给朝廷。

起初,朱瞻基没有派兵征讨,而是选择修书一封,劝阻朱高煦罢兵。可面对朱高煦的负隅顽抗,朱瞻基准备御驾亲征。

朱瞻基亲征的消息一出,极大鼓舞了明军将士,民心也很快安定下来,动荡的时局也有所缓和。并且朱瞻基还派人,驻守江淮一带,防止朱高煦兵败南逃。

有的大臣认为,朱高煦可能会去袭击南京,但朱瞻基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汉王的士兵家属,都是在乐安城居住,所以朱高煦很大可能,就会在乐安固守。

结果正如朱瞻基所料,朱高煦听说皇帝亲征,顿时没了主意,在乐安束手待毙。朱瞻基率领大军,将乐安城团团围住,并没有下令攻城。

朱瞻基派人向城里射箭书,准备劝降叛军,于是城里很多人,准备绑了朱高煦献城投降。朱高煦万般无奈下,只能出城归降。

朱高煦投降后,有大臣劝谏朱瞻基,对其明正典刑。朱瞻基去阻止众大臣,将弹劾奏章展示给朱高煦,朱高煦痛哭流涕,乞求朱瞻基宽恕。

于是朱瞻基让朱高煦写信,召回自己的儿子们,一同回到京师幽禁。并且只将汉王谋反的主犯,全都按罪下狱,并没有牵连到其他人。

大军班师途中,朱瞻基又在大臣的建议下,一并处理了赵王朱高燧。就这样,在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后,朝廷政局开始变得稳定。

不久,朱瞻基立长子朱祁镇为太子,殊不知朱瞻基的这一决定,为明朝未来带来多大的灾难。之后,朱瞻基像他祖父一样,率军巡视北方边境。

恰逢兀良哈侵略明朝边境,朱瞻基亲率三千骑兵前往,成功大破兀良哈部。朱瞻基亲自射敌军先锋,射死三人,后兀良哈投降,明军斩杀其首领后,班师回朝。

朱瞻基在明成祖、明仁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政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他即位后,进一步发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朱瞻基认为,应该像汉文帝、唐太宗学习,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才能更好的治理这个国家。他为了减少不必要支出,停止工部进行开采树木。

朱瞻基还颁发了各种宽恤政令,招抚流民,免除赋税和徭役,停止朝廷的采买。朱瞻基还下令,修建了预备仓,以此来防备灾荒年。

朱瞻基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期间,体恤民勤,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关心农民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状态,经常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

并且在对外方面,朱瞻基以外邦不来朝贡为由,命令再次郑和再次出海。只可惜在返航期间,郑和由于过度劳累,于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成功返回到南京。这次下西洋人数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朱瞻基朝内有“三杨”,夏元吉等辅佐,军事上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还有于谦这样的巡抚,可以说上是人才济济。

这使得当时的政治清明,百姓也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历史上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后,又一著名盛世场面,“仁宣之治”。

只可惜朱瞻基仅在位十年,就英年早逝。在他死后,太子朱祁镇即位,在朱祁镇执政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丢尽了朱瞻基的脸。

总而言之,虽然朱瞻基在选择继承人上,是十分失败的。但不可否认的,朱瞻基作为朱棣的孙子,配的上“好圣孙”这个称号。

0 阅读:12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