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库化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历史上的黄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9-14 14:24:39

作为起义军的领袖,黄巢是个很复杂的人。他具备反抗精神,有着传奇经历。但是,他又是个残暴的人,造就了数不清的灾难。但总体来看,他还是个残暴的起义军。

纵观中国古代,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王朝击败另一个王朝。因此,有种说法就是:天下再怎么变,也终究是皇帝的天下。

一个“皇帝”之称,就让无数人心向往之。也因为不同的原因,让无数人起兵谋反、起义、叛乱……他们想做的,就是天下之主,也就是皇帝。

在这之中,最长出现的就是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很好理解:你不让我活,那你也别活了。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军、太平天国,这都算是农民军。

在唐朝末年,也有着以此农民起义,而且创造了相当的战果。这次起义,就是著名的黄巢之乱。

当然,既然是起义,自然不可能每次都成功。黄巢的起义,虽然给了唐朝来了个重击,但终究没有成功,最后还是被剿灭了。

黄巢除了反贼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诗人。是的,这么一个杀人如麻的人,居然还会写诗。可事实上,他的诗也许你也听过,只是不知道是他写的。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所写的诗,很少有流传下来的,可能是因为身份吧。但是,他在他的诗中,那种奇异瑰丽的想象,以及蓬勃的气势,的确让人震惊。

这样一个人,明明可以靠着科举入仕,为什么偏偏要起义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根据史料记载,黄巢的家庭是盐商。要知道,盐这东西,在古代是极度稀缺的。

所以,无论规模大小,靠着贩卖私盐,家中的条件也差不了。甚至可以说,他家也算是富商了。

家境富裕,也让黄巢接受了教育。从他现存的诗作来看,他的才华也差不到哪去。

而且,唐朝时期,读书人也是会练武的。因此,在读书之余,黄巢也去修习了马术、剑术等技能,也算是学习君子六艺了。

学了那么多年,黄巢也算是饱读诗书。但是,唐朝的科举竞争激烈,考了好几次,黄巢也没能高中。

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最后一次落第时,他写下了著名的《不第后赋菊》。而后,彻底绝了做官的心思。放弃读书,回家继承家业,成了盐帮的首领。

黄巢也算倒霉,读书没高中进士,经营家业,又遇上了天灾。回家没几年,全国交替水灾、旱灾。

黄巢在山东,情况更是严重。连年天灾,土地基本没有收成。农民的生活彻底垮了,连“饥一顿饱一顿”都成了奢望。

而在这时,朝廷又放出消息,说前方战事吃紧,要征赋税。别说百姓了,地主手里都不一定有余粮。一时之间,百姓民不聊生。原本压力就大,现在对朝廷更是不满。

同理,百姓手里没粮,更没钱,别说买盐了,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所以,黄巢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正在这时,黄巢偶然间听说,王仙芝和尚君长集结百姓,打算起兵造反。最关键的是,这两人已经取得了一定战果。

这一消息,让黄巢一下就开窍了。既然我的才华不被认可,门阀高高在上,朝廷不仁不义,不如我也起兵,推翻他们的统治。

想法一出,黄巢就开始行动。四处招兵买马,并派亲信联系王仙芝。沟通好了后,二人一拍即合,四处攻城略地,还有了不错的成绩。就这样,唐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开始了。

唐朝彻底失了民心,所以起义部队战果显著,很快就攻占了十多个州。都没用一年,起义军就已经打到了中原。

因为起义军一路打过来,气势一往无前,又有着战果加身。让人闻风丧胆,一些将领都不敢与之对战。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僖宗。为了安抚他们,就打算对其诏安。但是,也不知道唐僖宗怎么想的,只封王仙芝为官,完全忽略了黄巢。

黄巢对此很是愤怒,科举没考好,现在诏安也不看我,你什么意思?但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斥责王仙芝。当时说好一起起义,你怎么先投降了。

王仙芝是想归顺朝廷的,但是黄巢一直煽动手下,让他不敢归顺。无奈之下,王仙芝只能拒绝。

虽然拒绝了邀请,但从此以后,两个人之间就有了间隔。后来,二人也就分道扬镳了。王仙芝运气不好,遭到了朝廷的围攻。最终,王仙芝被俘虏,并斩首示众。

王仙芝被斩杀,这样一来,起义军就只剩一个领袖了。王仙芝的那些残部,急忙跑来投奔黄巢,并推举黄巢为王。

黄巢实力大涨,也嚣张起来了,就号称“冲天大将军”,四处征战。不久,就占领了沂州,并自立为王。

在当时的百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王乃是百姓王”。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这么想的。毕竟是不满朝廷,才聚众起义的。

但是,随着权力的增长,他也逐渐迷失了双眼。不再是“百姓王”,而是走上了另一条路。

慢慢的,黄巢的行径,和土匪没有任何区别。他纵容部下屠城、烧杀抢掠,随意抢夺百姓、侮辱女子……但凡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而唐朝的那些官员,最好别落到他手里。但凡是被俘虏的,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有的时候,就算他们投降,黄巢也会杀了他们。

当然了,黄巢的进攻,并没有像称王一样简单。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黄巢的战事连连失利。尤其是在进攻河南的时候,更是被节度使打的抱头鼠窜。

于是,黄巢也开始慌了,他觉得这么打下去,很有可能是全军覆没。所以,他打算接受诏安。

结果,黄巢刚打算接受诏安,就发现一件事情——各地的军事实力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能把黄巢打死,有的地方,只能被黄巢按着头打。

就这样,黄巢更改了战术,先挑软柿子捏。于是,黄巢再次起义,接连打下江西、福建等地。

在新的进攻中,黄巢依旧保持着原有作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种行为,让百姓极其不满。

但就算不满也没用,黄巢该杀还是杀。只花了一天的时间,他就攻下了广州,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和唐朝对抗。

在之后,黄巢又占据了整个南方。根据地扩大后,黄巢又想起了北方,打算重整旗鼓,再次北伐。

这一次,黄巢实力不同往日,一路无人能挡,见谁杀谁。无论是节度使,还是唐朝官兵,都被吓破了胆。很快,黄巢就打到了长安城外。

按理来说,皇帝还有个底牌,那就是神策军。早年的神策军,是精锐士兵组成的,是皇帝的禁军。

但是到了唐末,这支军队早就烂了,里面都是些纨绔子弟,进去享乐的。

所以,当黄巢冲进皇宫,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当然,也没见到唐僖宗。这位皇帝,早就跑路了。

为了彰显自己,也为了羞辱唐朝。黄巢作出决定,在含元殿登基,国号大齐。

但是,黄巢犯了个错误,他没有乘胜追击。建国后,他就扎根长安,没有向北追击。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唐僖宗逃命后,又号召大军讨伐黄巢。

在天下的围剿中,黄巢最终败下阵来,屡战屡退。最终,黄巢被围,本人也被杀头。就这样,一场席卷唐朝的农民起义,就此落下帷幕。

客观评价的话,黄巢的起义,是具备积极意义的。但是,黄巢本人,并没有什么好名声。主要原因,还是他太过残暴,甚至到了泯灭人性的地步。

黄巢不但杀官兵,连百姓也一样杀。而且据传言,在广州时,为了解决军粮问题,黄巢令部队以人肉为食。

有很多学家说,这是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确实是领袖,但也掩盖不了他的罪恶。

当然,黄巢的行为中,也有好事。众所周知,黄巢是因为科举不成,回乡继承家业失败,才准备起义的。

但是,黄巢早年科举时,连连不中,这也让他对官僚、门阀产生了痛恨。

因此,在黄巢起义的过程中,他有意的屠杀门阀士族。造成的惨状,简直就是“天街踏尽公卿骨”。

黄巢这一做法,也算是给寒门提供一条路。毕竟,这些门阀的存在,让寒门上升变得困难。

而这些门阀在一起,势力庞大,权倾朝野。尤其是在地方,门阀和节度使联合,让政府都感到头疼。黄巢这么做,也给政府分忧了。

黄巢的屠杀,没放过任何一个人,那些士族能杀的都杀了,基本上摧毁了门阀。

当然,黄巢干的事情有积极影响,但这不代表黄巢是对的。毕竟,他起义中干的事,也没多人道。

综合来看,黄巢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积极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黄巢是好人。只能说,这是个残暴的起义军。

0 阅读:9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