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美阳的传说●文稿整理:强军/陕西宝鸡

君知世间风 2024-10-24 15:22:55

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美阳的传说

●文稿整理:强军/陕西宝鸡

关于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美阳的传说,你想了解它的神秘起源和独特魅力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吧!

在陕西宝鸡扶风县,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那就是法门美阳。关于这个地方,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据说,法门美阳的名字由来已久,美阳之名据传因县城位于美水之阳而得名。这里的美山、美水、美阳三者在取名时相互关联,共同编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而法门寺的修建,更是为这个地方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法门寺因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千百年来,它见证了佛教在这里的传播和发展,也成为了无数信徒心中的圣地。

除了法门寺,法门美阳还以出土大量青铜器而闻名于世。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每一件青铜器都仿佛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如今,法门美阳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无论是漫步在法门寺的古老殿堂,还是品味着那些出土的青铜器,都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

法门美阳,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它的传说和历史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心灵。让我们一起来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在说到周原遗址时,常会出现“美阳”这个词,而与其有关的“美阳得鼎”典故更是被众多人熟知。那么,“美阳”与周原遗址有何关系?古时的“美阳”在什么地方?本文将带你揭开“美阳”的神秘面纱。

一、美阳得鼎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一座考古桥上记录了考古界历年来的大事件,一共24处,“公元前58年,美阳得鼎、张敞释文”排在首位。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指石刻文字及石刻。金石学者热衷收集金石及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汉书》记述:“元鼎元年,夏五月,赦天下,大酺五日,得鼎汾水上。”当时,周鼎出土后,朝野上下皆以为是国家祥瑞之兆,加之武帝尤敬鬼神之祀,官员建议宜应天瑞,并用瑞命纪年,因此武帝改了年号,称为元鼎元年。

鼎是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因此“鼎”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属吉祥之物。

西汉宣帝神爵四年,美阳出土了一尊青铜宝鼎,前车有鉴,自然不能轻率处理。当朝中官员建议遵照先王遗训,将鼎移存宗庙时,朝中大臣张敞喜好古文字,仔细考察释读鼎上铭刻之后,将自己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武帝时的鼎出土于汾地,经过有司校验,汾睢不是鼎的旧藏之处,况且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是一件大鼎,与其它众鼎不同,所以武帝先祖才改元以应祥瑞。我们今天发现的鼎不但细小,而且上有刻铭,是有主之器,故而不宜进献于我朝的宗庙之中。”

张敞对周代青铜器的辨识得到皇上认可,这件鼎便未能进入宫庙。

“美阳得鼎”是对周原遗址出土文物的最早记载。

二、美阳市亭

“美阳”无疑是个地名,具体在哪里?对此史料有证可查。

美阳,秦孝公十二年置县之一。《史记·秦本纪》:“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日前,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雷兴山教授在一次论坛讲授《考古周原》考古公开课时谈到,文献记载周人在“美阳”,如《后汉书·郡国志一》记载“美阳,有岐山,有周城”。秦汉美阳城故址在今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一带。

此前,周原遗址出土数枚带有“美亭”文的陶器。如1980年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庄白大队刘家村战国墓出土两件陶盆戳印“美亭”文,1985年扶风县庄白大队张家村又出土一件陶盆戳印“美亭”文,另扶风县博物馆藏扶风县召公乡巨浪大队灵护村出土的陶鼎上也戳印“美亭”印文。

“美亭”,美阳市亭的省文。

省文,即省略其文字,亦指简称或略语。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周原找到了带有“美阳”陶文的陶片,结合之前发现的“美亭”陶文,实证了周原即为文献记载的“周城”。而结合陶文、城址及其他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等,可以确认周原遗址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周王朝奠基人)迁岐之地——也就是后世封神演义中的“西岐城”。周原遗址是西周时期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制造中心,是礼乐文明之都、中华礼仪之邦。

三、法门美阳的故事

法门美阳的故事丰富而深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悠久‌:美阳作为秦孝公置县之一,历史悠久,曾是周原遗址所在地,出土了大量西周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2、美阳得鼎传奇‌:公元前58年,美阳出土一尊青铜宝鼎,张敞仔细考察释读鼎上铭刻,认为此鼎不宜进献宗庙,这一事件成为考古界的重要记载。

3、佛教文化渊源‌:法门寺所在地美阳,与佛教文化有着深厚渊源。传说商末周初,美阳书生法阿门宣扬佛教教义,为法门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社会治理创新‌:近年来,法门镇美阳村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推行“三化”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庄环境改善,邻里和谐,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法门寺的历史背景深厚,法门美阳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美阳村也有其著名的历史人物。

5、法门寺历史背景‌: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唐代时达到鼎盛,成为皇家寺院,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法门寺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库。

6、法门美阳旅游景点‌:包括法门寺文化景区,以及扶风县内的其他景点如大明寺、贤山寺等。法门寺文化景区以法门寺为核心,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7、美阳村著名历史人物‌:关于美阳村的著名历史人物,具体信息可能较为分散。但根据历史记载,美阳地区曾是周原遗址所在地,出土了大量西周青铜器,可能与一些古代青铜器制作或研究相关的历史人物有所关联。然而,具体的美阳村著名历史人物需进一步查证。

四、美阳重镇

北面石匾上的“美阳重镇”四个大字,正对着周原大地和10多公里以外的乔山,以及从乔山顺势而下的美水河。因法门镇在美水河之西,故又称美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建秦41县,法门镇为美阳县治城,唐代改美阳县为岐阳县,法门镇仍是岐阳县治城。“美阳重镇”四字大书旨在昭示后人,此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法门寺所在之地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原大地,神农氏在此创立了最初的农业生产。扶风县西南有一个姜嫄村,相传美丽的姜嫄在郊野踏“巨人迹”受孕而诞生了伟大的人物——后稷,又称弃。弃在后来做了舜的稷官,主管农事,而得姓“姬”,成为周人最早的始祖和“农师”。姬族以擅长农业著称,后稷后代不窋、公刘、庆节等皆“复修后稷”之业。这里曾是西周肇基之地,也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1世纪,公刘的第九代孙,也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领周族部落,几经辗转迁徙,“止于岐下”,定居于法门镇周围的周原,建立了姬姓周国,以礼治道德风行社会,发展农耕,成为文明昌盛之邦。《诗经》歌颂“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意思是说这里土地肥沃,连野菜都是甘美香甜的。后来文王兴邦,武王伐纣,周原就是宗庙和兴兵之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里是秦的属地,仍有周的宗庙,受到尊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扶风是京畿之地。至汉武帝时,为“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设右扶风官署,曾辖咸阳以西大片土地,与京兆尹、左冯翊合为汉代三辅。在扶风县城以北的美阳县治,汉代以后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孔道”。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均由此经过。扶风东汉时期有“班、马、耿、窦”四大望族,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显赫功绩。至今,扶风仍留有三班祠(班彪、班固、班超)、班固墓、三马祠(马援、马融、马超)等历史遗迹。今日法门寺一带的周原大地,出土了大量举世闻名的西周青铜器,被冠之以“青铜器之乡”的美誉,由此可见历史上这里孕育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法门寺以其厚实的文化遗存成为数千年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

法门美阳的传说和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文化基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法门美阳的世界,感受它的神秘和魅力,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0 阅读:0

君知世间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