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不死,秦朝就不会很快灭亡吗?

维岳谈旅游 2024-04-29 03:09:45

秦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兴皆因变法图强,实行法家思想,权力集中于朝廷,充分调动资源兼并诸侯。全国统一后更是创设了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的实行,需要皇帝具有雄才大略,成为圣人。但是,公子扶苏和二世胡亥都不合格,国祚仅15年,而后迅速灭亡也源于此。

秦亡到汉朝开始经历了4年,虽然刘邦推翻了秦朝,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刘邦是嬴政合格的接班人。法家思想并没有输,大一统坚持住了,秦帝国的核心体制至今也留存着。

秦帝国之前的周朝不是这样的。周朝是分封制诸侯国,诸侯国之下又有拥有城池的士大夫,如果百姓不满意,会反对士大夫,不会找国君的麻烦。士大夫有意见,才会向国君申诉。这样的层级管理,让周天子高高坐在王座上,既不用管天下事,天下也没人理他。所有的麻烦,都在士大夫的层级消化。秦始皇知道这些已经落伍了,以后是大一统的时代。在地广人稀的周朝,诸侯国可以安分几百年,可人口繁盛的秦帝国,又能安分几年。

秦始皇对自己设计的制度很满意,但是很多大臣跟不上他的思维,不是很理解,出现一些倒退的想法,也可以上升为思想上的复辟。围绕中央集权和周朝的分封制展开争论,也可以理解为秦始皇为巩固自己创立的体制而斗争。

焚书坑儒就是一个举措。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江山。秦始皇专门设立了全新的制度。为了体现宏伟的功业,他以“皇帝”取代“秦王”。统一土地、文字、度量衡、道路,让天下的文化、贸易、交流都没有任何障碍,就是实现了大一统。

他认为一些大臣的分封制,真实目的是引入儒家,重新改造秦帝国。经过改造的秦帝国,只会是周朝的翻版。

为了禁止学者厚古薄今,妄议朝政,让老百姓思想混乱,除了《秦记》,其他诸侯国的史书都烧掉。也绝不允许私藏诗书,只留下医学和种植技术类书籍,这就是“焚书”事件。

所谓的“坑儒”不是坑杀儒生,而是诽谤秦始皇的人,其核心则是维护家国一体的帝制权威。

秦始皇发现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不是合格的接班人。扶苏说:“诸生都是孔子的门徒,陛下却严惩,天下人怎么会安心呢?”扶苏这是拉拢和放纵,并不存在引导和改造,让世人的观念向大一统靠拢。他被派往上郡,做蒙恬的监军。从此以后,扶苏就不再是帝国的接班人,只是失去宠爱的皇子。

秦始皇巡游带着胡亥,可能开始培养胡亥。因为胡亥是跟随赵高学习狱法的,而且胡亥年轻,可塑性强。

秦始皇没有想到自己猝死在沙丘,很多问题没有来的及完成。李斯和赵高替他写下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且赐死蒙恬和扶苏。说明李斯怕被清算,也支持胡亥。

李斯和秦始皇的希望是胡亥能坚守法家,把大一统的宏大事业进行到底。但他们没有想到,年轻的胡亥居然那么不成器。

公子扶苏作为蒙恬的监军,手下有三十万大军,接到赐死的圣旨就乖乖自杀,这样的认知水平,即便当了皇帝也很难驾驭朝政。

汉高祖刘邦就不一样了,做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雄才大略。为适应汉初复杂形势,延续秦朝的郡县制,但同时也封同姓和异姓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

然而,他建立的汉王朝,也是封建专制的大一统帝国,他当然维护中央集权的权威,希望实行郡县制。于是,又根据形式的变化,抓住时机,通过武力手段和推恩令等政策,坚定有力的一步步削藩,解除封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逐步走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刘邦可能在推行中央集权上,没有嬴政那么强硬。在实行法家思想的同时也掺杂着儒学道学的一些东西,这也体现了他杰出政治家的谋略。这是秦二世胡亥没有考虑过的,即使公子扶苏也是做不到的。

0 阅读:0

维岳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