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的尴尬:卷娃还是卷自己?

景杉出国 2024-04-01 11:34:07

不知从何时起,海淀已经成为鸡娃和高学术标准的代名词。历来海淀区学生“卷”的程度,甚至连大学生都自愧不如。

那么,为什么北京海淀区“盛产牛娃”呢?并不是他们天生聪慧,而是在于他们的父母。

有这样一位清华毕业的妈妈,真的就是从娃一年级起,日复一日的攻克数理化、AP等科目,一起听课,记笔记,每天辅导陪做题,从不间断。

在孩子五年级时,成功把孩子送进了早培。

但在大家都以为她完成任务了的时候,老母亲反而更用工了——以前是陪伴加辅导,现在是全身心投入,娃的练习册都是买两份,一份孩子做,一份自己做,因为早培数学实在是太难了,不这样娃坚持不下去。

这些年,在“鸡娃不如鸡自己”的育儿理念下,我们见识了不少对自己下狠手、自鸡的父母。

🔸996妈妈白天工作晚上备考,考上复旦MBA。

🔸爸爸博士毕业,7岁女儿到场祝贺

🔸49岁交大宿管阿姨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

🔸57岁成都妈妈为追寻自己的电影梦,与儿子一起考上大学。

🔸甚至为了给孩子搞个户口,有家长把自己“逼”进名校读博。

虽然鸡娃的父母还是很多,但更多的父母意识到,还是把对娃的教育“热情”放回到自己身上更靠谱。

如果不停地被裹挟进卷孩子的队伍里,卷来卷去结果只会发现一点效果也没有。

对中产来说,即使贵为北大教授、顶尖人才,娃的学习也是刚需。

✔ 要么,买学区房,拼财力

✔ 要么,报辅导班,拼精力

✔ 要么,就体制外发展

由此可见,从幼儿园开始,不同的家庭已经开始给孩子规划不同的升学道路。

至于该如何选择,最简单的就是以结果为导向。

假如你的孩子目标是国外名校,那越早走体制外越好,孩子转道路才不会那么辛苦。

但国际学校动辄20万+一年的学费,且存在外籍/永居身份门槛。

所以,中产表面活得不错,其实这个群体也有逃不过的苦逼命,所以努力赚钱,尽早规划身份吧。

0 阅读:0

景杉出国

简介:专注海外身份/资产配置/子女教育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