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没有上过班,
一辈子没有娶老婆,靠着巨额遗产一生衣食无忧,
30岁出版代表作,63岁名扬天下,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观,甚至被人称为“人生参考书”。
他曾经说到: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很显言他选择了前者。
对女性的偏见
对女性的偏见一部分来源于他母亲
他的爸爸是一个商人,性格孤僻、忧郁。
母亲是小说家,喜欢文学,常年出现社交场所,写风花雪月的故事。
平淡乏味的丈夫让他母亲一直过得不愉快,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17岁那年,父亲跳河自杀身亡而结束。
他一直认为是母亲轻浮的生活方式害死了父亲,所以母子关系愈加恶劣,彼此相看两厌。
母亲在丈夫死后,便热衷于自由恋爱了,搬到魏玛。
他不堪忍受母亲风流而放荡的生活,
便在继承父亲一笔可观的财产之后,与母亲分道扬镳,至死都不曾来往。
因为他从小与母亲的不睦,影响了他与女性的交往,对女性存在很大的偏见,
在《论女人》一文里,他开篇就说:
“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
可他却不得不与他讨厌的女人纠缠了20多年,这个女人跟他无关情爱。
他极度不喜欢吵闹,但女邻居偏偏是个话唠。
有一天,女邻居在他房门外与朋友聊天,叽叽咋咋的闲聊声在他耳边炸响,让他坐卧不宁。
他忍着怒气请她们离开,可女邻居偏要跟他犟,一气之下,他把女邻居推下楼去,没摔死,但摔成了终身残疾。
大难不死的女邻居起诉了他,法院判决在女邻居有生之年,他必须每季付15塔拉作生活费。
这个上了年纪的女邻居足足生活了20多年,才去见上帝。
当时他在账本上记下:“老妇死,重负释。”
正是因为这些痛苦的经历,他对幸福的思考与常人的角度大相径庭。
63岁写下封笔之作
在他30岁时、
写下了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刚一出版,就成了滞销书,因为很少有人能看懂。他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中的一段话也让人很不解: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
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
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
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
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可他并没有因为别人的不懂而停下脚步
在他63岁时,封笔之作《附录与补遗》中《人生的智慧》,得到了很多读者认可,豆瓣评分9.2。
他就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
很多人说他是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其实他更是生活的良师。
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