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出生的应乐安,虽刚过不惑之年,但早已是青年科研人中的佼佼者。前不久,他刚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Fellow of RSA)。
早年间,他曾先后担任宁波市听觉和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咽喉科副研究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
在经历了一系列科研方向的探索与尝试之后,如今的他找到了值得奋斗一生的科研方向——听力与前庭医学。
▲应乐安
他说,他当年之所以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将氢医学同听力与前庭医学相结合,利用氢气和氢化镁来治疗耳鸣、耳聋与眩晕,为听力和前庭医学研究开辟一个新方向。
始于兴趣,忠于热爱
应乐安早年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人机工效学、航空航天医学、人体生理学,他具有工学、教育学、医学的多学科交叉背景。
那么,他是怎样从一个工科大学生走上医学道路并决心从事听力与前庭医学的呢?这还得从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课题说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和导师王成焘教授开创性地将临床听力学中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技术应用于人机工效学领域,研究了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气压变化对人体听力和中耳功能的影响以及电梯加速度对内耳前庭器官的影响。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评价电梯乘坐舒适性,克服了仅仅从机械、动力、电气的角度来评价的缺陷。
博士后阶段,他又运用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来研究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的精神负荷,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来研究航空安全。
在之前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应乐安一直在寻求全新的科研突破。近年来,他结合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课题,独辟蹊径开展听力与前庭医学、耳鸣、耳聋与眩晕研究。
以梦为马,科研攻坚
为了让更多领域的人了解听力学学科,在从事科研的多年来,他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科研交流。在首届东方听觉与前庭医学会议上,他作了题为《我国高等学校听力学专业学科设置的思考——听力学专业只能“姓医”吗?》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听力学”是一门涉及临床医学、解剖学、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熟悉听力学的人都知道“耳声发射(OAE)”。其实,“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者凯姆普(Kemp)教授早年从事的是“地球物理学”研究。他从地球物理学联想到人体内耳的行波理论。声波沿着基底膜从耳蜗底端传到顶端,很像地震发生时地震波沿地表传播的原理。
于是,他在实验室像监测地震波那样,利用短声,通过耳机向耳内发出瞬态声刺激信号,发现了“耳声发射”现象。所以,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在听力学领域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听力学专业大都设置在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内,属于“医学技术”学科门类下。
当然,个别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中也开设了听力与言语康复方向。但国外不少大学中,听力学专业作为“交流科学”设置在文理学院中,而不是医学院中。因此,在应乐安看来,要允许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院和理工类学院中开设听力学专业。高等学校听力学专业不应该只设置在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内,因为听力学不只是一门医学学科。
2023年,应乐安再添一项新荣誉,他成功入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据介绍,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提名要求须取得与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工业制造相关的高水平成就或杰出贡献,自成立270年以来当选院士分别来自全球70余个国家 ,院士成员囊括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文艺术家以及国家政要,其中著名院士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喷气式发动机发明人弗兰克·惠特尔、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等。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应乐安的当选,无疑是国际科研领域对他科研成就的巨大肯定。
荣誉的加持,让应乐安身上的责任感愈加沉重。未来,他希望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耳鸣、耳聋与眩晕研究以及高等学校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工作,把自己的毕生心血献给祖国的听力与前庭医学事业!
人物简介
应乐安,1980年出生,汉族,浙江鄞县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博士后,曾担任宁波市听觉和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咽喉科副研究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从事“氢医学”专职科研工作。
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外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人机工程学试验与评价》专著1部、主编《前庭功能检查与眩晕疾病概论》教材1部。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学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