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挺关注新能源车的,就写了一些关于小米处境的一些感想,略有点标题党,不过内容是对小米汽车的一些真实看法,没有水军,没有收钱,大家放心观看。
小米汽车现在的确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个人猜测,小米是希望以一辆定位较高的车,锁定一个中端的市场定位,避免像曾经的1999一样,从较低的定位起步,后来冲击高端过于费劲。一开始如果就能在中端立足,再去下放更低的定位型号走量,会简单很多。这时候销售范围也可以扩大到不仅限于认可小米品牌的用户群。这应该是过去已经验证比较成功的由粉丝经济带动圈外消费的经验了。
你看SU7这命名,如果有一辆A+级的SU5和一辆“年轻人的第一辆代步车”SU3甚至剁椒鱼头的竞争对手SU0是不是很合理?而且可以顺势从"追求性能的车"这个门类里拔出来,扩大到家用市场。
我自己手捏的小米SU7、SU5、SU3的假想图
可惜当下的市场,确实让小米第一步走的举步维艰。
这几个月以来,单是“吉利系”的吉利E8、极氪007和001,就先后由低到高分别就位,能不能堵住小米的去路犹未可知,但至少这个路是明确变窄了。这一点从网上的反馈来看,确实是事实。什么?你说线下的反馈?线下小米想让消费者人人“知道小米造了个什么车”都不容易,更何况是对其定价和定位的看法。
而觉得从硬件规格里分,SU7和几个热门竞品不是一路车的,可能是对买车人群有啥误解,很多人都是在这个价位横向看,在消费者眼里,这就是一个路数的车,这个定位叫做“造型年轻、新能源、架构较新,有一定性能”,很多我们以为的细节,其实并没有太多人以它分类。你要是把小米往运动性能车这个细分领域里去推……外人只是觉得它有困难,得加把劲,这样做的是嫌它死的不够快。
前一阵子雷总专门解释了一次9.9是不可能的,14.9也别想,也不是19.9,前俩我觉得可能是实话,但19.9应该只是烟雾弹,毕竟从400V起步的平台,怎么敢跨过19.9的槛卖,所以应该大概率是拉低期望值。毕竟15.9、16.9也都不是19.9,但说的再多,在没有既往口碑的情况下,新车上市本就处在劣势,何况起步是400V平台。
高配的小米,brembo卡钳、双电机四驱、800V平台、超声波雷达等等等等,数据上有太多有吸引力的地方了,我一点也不怀疑有玩家去买它,甚至可能销量会不错。但是问题的重点在于:走量的始终不是它们,这个不错,是相对于它的细分市场里的不错。
要知道,雷总给小米汽车定下的销售目标是三年90万台,哪怕以阶梯式的上升,20、30、40,靠一台纯电平均定价在20W+甚至25W+的车上,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刚刚取得阶段性成功的理想,去年交付35万辆,但在这之前,2022年时13万辆,累计25万辆的样子。也就是说,小米要在理想的3年基础上翻倍,或者要直接实现理想在去年实现的销量级别并保持3年。
理想汽车(Li Auto)在2023年的汽车交付量显著增长。据2023年12月的报道,理想汽车在2023年的总交付量达到了376,030辆,相比2022年增长了182.2% 3 。而在2022年,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为133,246辆
这显然纯靠SU7是做不到的,雷总又一贯以“务实”著称,90万辆的口号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总不可能是一拍脑袋按卖手机的经验来的吧。所以我个人觉得是必有后手。
根据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计划在第一年销售10万辆,接下来三年内累计交付90万辆,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只是最近比较火热的还有7.98W的秦plus,加上各家跟进降价的车型,几乎填满了从8万起步到小米SU7定价区间的整个价位。7.98W的秦plus/驱逐舰05虽然并不是小米汽车的竞争对手,连定位都不一样,它们却可能影响后继走量车型,也就是大家嘴里说的“红米汽车”的销售情况。甚至包括荣耀版的汉和海豹,也会因为价格的临近而产生跨级竞争。
所以小米的路不可谓不险,唯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