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歼-20公开亮相以来,美国对其的态度,就从最初的不屑直接转变为越来越重视,随着歼-20在解放军空军中的规模化部署。
美国的防务专家们逐渐意识到:这款战机在高空作战、隐身性能、先进雷达等方面的优势,给美军在太平洋区域带来不小的威胁。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总裁,泰克莱特,公开表示:美国必须拥有足够数量,以及协同能力的战机,才可有效对抗歼-20。
歼-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其设计理念和战术定位,使其在高空、远程打击和隐身作战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作为中国首款投入实际作战部署的隐身战机,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测试,已形成多批次的服役机型。
与此同时,歼-20的隐身技术和作战理念,正是其被美军重视的原因之一。
隐身能力使其在雷达上难以被侦测,从而能够接近敌方战机,在较短距离内发起攻击。歼-20的设计还注重信息化和协同作战,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强大的数据链,使它能够高效获取战场信息,并与其他战机、预警机等协同作战。
这一系列的先进技术,使歼-20在实际部署中具备“见敌而不被敌见”的战场隐蔽优势。这就不难理解,洛马公司总裁提到: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飞机来对抗歼-20所带来的压制性威胁。
此外歼-20的强大作战能力体现在其较大的航程和强悍的挂载能力上。与美军的F-35不同,歼-20被设计为一款以制空为主的战斗机,其配备的远程空空导弹,如霹雳-15和霹雳-21等,使其具备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能够在超过敌方战机的有效射程下发起攻击。
结合其先进的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系统,歼-20在实际对抗中可通过超视距作战消耗对方战机,有效地发挥空中压制作用。在东海、南海等敏感区域,歼-20的威慑能力已给美军带来很大的战略压力。
面对歼-20的强大威慑力,美国也在加紧研发和部署应对措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协同战斗机计划(CCA计划)”就是典型案例。
CCA计划旨在通过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方式,使F-35战斗机能够同时控制多达8架无人机进行作战,这些无人机,不仅可执行侦查和火力支援任务,还可作为战斗机的“诱饵”,吸引敌方火力,使美军战斗机在隐身和机动性上获得更多操作空间。
从根本上说,CCA计划是一种新型的作战理念,通过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不仅能够增加整体作战规模和灵活性,还能够以较低成本弥补飞机数量的不足。这一计划特别针对与歼-20这样的先进战机对抗所设计。
在太平洋地区,美军的F-22和F-35数量无法满足全区域覆盖需求,而通过引入无人机协同,美军战机的有效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更有效地应对歼-20的威胁。
泰克莱特在声明中强调:洛马公司会继续加大对无人机和协同控制技术的投入,以确保在未来作战中具备对抗歼-20的实力,这从侧面表明,美军已意识到:单靠F-35和F-22无法完全压制歼-20的威胁。
通过发展CCA计划,洛马希望在未来作战中拥有灵活的空中战斗网络,利用“蜂群”式的无人机协同作战来应对歼-20的高隐身性和高机动性。
CCA计划背后,还反映出:美军对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重心调整。
尤其,随着中国空军的快速崛起,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空中威胁不断增加,而CCA计划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协同无人机集群,美军可在太平洋区域布设更为密集的战机力量,以确保在必要时对抗来自中国的空中压制。这一策略,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标志着:美国在面对中国空军挑战时的一次战术转变。它既反映美国对当前空中力量差距的现实认知,也体现其在亚太地区长期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歼-20不仅提升中国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各国对五代机发展的新一轮思考。
美国洛马公司总裁的声明表明:美军已在太平洋地区面对歼-20时感受到切实威胁,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如今的积极应对,它用实力打破美军的技术优势。
作为回应,美国正在通过CCA计划寻求新的对抗手段,但这一策略,也反映出其技术和战术上的多重限制。
未来的太平洋地区空中较量将是科技、策略和创新的多重比拼,而歼-20无疑已在这场竞争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