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大阅兵,国外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国人为之振奋、骄傲、自豪!
建国以来,我国共举办了16次国庆阅兵,如果从军事现代化的进程来看,99、09、19年三次阅兵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但国人念念不忘的,永远是1984年那次,威武雄壮的三步劈枪,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84年大阅兵强在哪里,为何外国人能从这次阅兵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杀气?
为何人们对这次阅兵记忆犹新呢?
这主要有两大因素,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1984年10月1日,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中,一只庞大的“钢铁巨兽”缓缓进入长安街,守候在两旁的百姓顿时群情激奋。
当时间来到上午9点50分,天安门城楼上已经坐满了人,包括一些外国来宾。
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全都是一脸的激动,而外国友人的脸上都挂着期待。
也许这一刻他们的心理是复杂的,曾经的他们高高在上,如今中国已非吴下阿蒙。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25年没有举办大阅兵了,他们很想知道,中国的军力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
10点整,天安门门洞中驶出一辆红旗敞篷车,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因为我们敬爱的邓公就在车上,他将要检阅我们的解放军阅兵方阵。
很多老兵看到阅兵方阵里的士兵,都双眼含泪,因为他们从这些士兵的身上,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是硝烟的味道。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一次我国亮相的武器装备,远远高出了外界的期待值。
总共28种大国重器,全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很多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准了。
这些新式武器中,有19种是外界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当属二炮部队。
东风3、东风4、东风5纷纷亮相,让西方记者一脸的茫然,什么时候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这么强大了?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检阅,为了这次阅兵,我们整整等待了25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有一个惯例,每年的国庆节都要举行大阅兵,这个大阅兵连续举行了11次。
但是到1959年,因为某种原因而停止了。
1983年,邓公顺应民意,提出恢复国庆阅兵式,这一次阅兵,注定将引起世界轰动。
但是在展现力量的同时,这次阅兵也暴露了我们最大的短板。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徒步方队,其次是机械化方队。
徒步方队我们在第二部分再说,先说说这个机械化方队。
这次机械化方队阵容空前强大,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布雷车和导弹部队,悉数上阵,尤其是战略导弹部队,这可是他们的首次亮相。
压轴上场的,是由94架战斗机、轰炸机组成的空中编队,浩浩荡荡地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
这一年,邓公已经80岁高龄了,他站在检阅台上,心中想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未来,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喜悦的神情。
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我们的军队,又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在阅兵结束后,中央军委召开了一次会议,针对这次阅兵,邓公首先给予了肯定,但是他随后话锋一转,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让我这个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就是最大的缺点。”
邓公为何会这么说呢?
其实邓公的意思,是我军的现代化水平还是远远不够。
在那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大战是不可能打起来的,起码在几十年内都不可能打。
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进步,现代战争比的是科技,打的是经济,因此邓公提出裁军100万。
此后我军还经历了几次裁军,几次精简过后,才成了现在这个编制规模。
要知道,当年美军在全球有800多个军事基地,但是他们的总兵力才200万,还不到我们的一半。
当时苏联的兵力跟我们差不多,但他们的军费是我们的数十倍。
邓公作出这个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越边境战争。
这一场持续了10年的持久战,展现了我军的风采,打出了我们要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我军的弊病。
那就是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不强,装备差,尤其是现代化程度比较低下,中央早就有了改革的想法,但要对这么庞大的部队进行大手术,谈何容易,这场战争就是一个契机。
其实早在1975年,邓公就看出了问题,他认为我们的部队现在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个办事效率不高的军队,是打不赢大型战争的,就算打赢了,代价也很大。
每一个时代,军队建设的重点都有所不同,过去我们需要大量的铁道兵和工程兵,而到了80年代,这些部队应该转型了。
话虽如此,在那之前的十几年里,我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实在是太糟糕了。
特别是在美军亲临越南战场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苏联也在我国的东北囤兵百万。
比经济我们远远落后,比装备我们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唯有保持相当规模的军队,才能做到枕戈待旦。
当时的世界格局,用乱世来形容最为贴切。
这种情况一直到1979年才有所改善,苏联和美国都感受到危机,双方签署了《战略性武器限制条约》。
而美国在越战以及中亚两处都陷入了泥潭中,短时间很难抽出身来在其他地方大作文章。
反观西德以及日本这两个战败国,却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依靠科技和经济,迅速崛起。
在1980年,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6%,而西德也依靠他们的汽车及重工业,重新来到欧洲第一的位置。
美苏都有了危机感,他们两家继续争斗下去,未来世界老大这个位置由谁来坐,还真不好说。
而我们中国就处于一个可以打破国际局势平衡的位置,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可能会影响到往后百年的发展。
邓公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特殊的手段,来为后代子孙谋取几十年和平发展的环境和机遇。
虽然选择了裁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军的实力会打折扣。
准确来说,我们是在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以有限的军费开支,更加有效地提升现代化作战的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有五大军区,而在当时,我们有11大军区,这一次裁军最主要的途径,是把11个军区整编为7个军区。
其中昆明军区是最特殊的,因为当时还在打仗,考虑到后期的发展趋势,最终把昆明军区合并到了成都军区,以应对未来西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最终通过撤销、合并、等精简整编手段,光军级的部队就撤销了30多个,师级和团级减少了4000多个,整个陆军的规模缩小了四分之一。
到1986年,我军终于完成了裁军百万的任务。
这次裁军,不但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也让我们的部队框架更加合理实用,为下一步进行深入现代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说回1984年的这次阅兵,我们总是对这次阅兵印象深刻,但又说不出来跟其他的5次有重大意义的阅兵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其实答案刚才已经给出来了。
参加这次阅兵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从越南战场回去的,在那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奋战一年,铸就了怎样一颗铁血之师!
很多人对于越南的军队了解不多,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越南独立战争阶段。
那个时候,越南人是真的不会打仗,后来胡志明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求中国援助。
中国派出了强大的顾问和工程团队前往越南,把越南这批学生从幼稚园教到大学毕业,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我们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还援助了他们400亿。
可惜的是,1969年,越南主席胡志明去世后,继任者黎笋倒行逆施,走上了亲苏反中的不归路。
黎笋
越南此举,也彻底把中国推到了美国阵营那边,越南也因此成了全球公认的“白眼狼”。
1978年,越南一边拿着苏联的军事援助,一边不断地在边境挑衅中国。
在国内驱逐华侨,最终在边境炮击中国平民,造成300多人伤亡,这事彻底激怒了中国。
1979年2月,中国三军出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要说这时越军的作战能力,其实无需怀疑,能让美国都铩羽而归的军队,岂是泛泛之辈!
至于装备,越军是清一色的苏联制造,完全压中国一头。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双方是师徒关系,对彼此的战术打法非常熟悉,越军又是主场作战,这是全球最为著名的“魔鬼主场”,中国人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多线齐头并进,仅仅用了八天时间,东部战线和西部战线均收获重大胜利。
尤其是许世友将军率领的部队,在谅山打出了一场惊世骇俗的经典战役。
不过,我们不能只看到电影中“万炮轰谅山”的场景,更多地,要去看看那些长时间蛰伏在“猫耳洞”里的战士。
当年打过谅山战役的士兵,都是千锤百炼的铁血战士。
在谅山这个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士兵们经常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他们选择了坚守在猫耳洞。
很多士兵,在正面战场上出生入死,枪林弹雨都挺过来了,但是没能熬过猫耳洞。
最终谅山战役我军歼敌一万三千人,打下了这座战略要地后,越军已经无险可守,解放军以猛虎之势一路往越南首都河内推进。
1984年举办大型阅兵式前,中央就决定,将从参加过越战的部队中选拔战士。
因此,我们在84年阅兵仪式上看到的这些士兵,都是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他们的身上都带着无穷斗志,还有一股杀气。
这股杀气,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不再是沉睡的巨人,而是一条东方巨龙,任何人想要挑衅我们,都要掂量掂量他们自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