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边那些大仁大勇的士大夫们

忆翠文化观点 2024-08-03 18:14:32

曹操一生多疑,在众多儿子中,最喜欢长子曹昂和幼子曹冲。

在与张绣的宛城一战中,曹昂拼死救出父亲,并将自己的爱骑让给曹丕,身中数箭惨死营中。

这也成了曹操一生的痛。

好不容易有了聪明伶俐的小儿子曹冲,五岁能吟诗作赋,十三岁便能为父亲出谋划策,却因兄弟内斗而意外死亡。

明知谁是凶手,却又无可奈何。

悲愤的曹操只能痛哭流涕、对天长叹:

“冲儿之死,吾之不幸,汝等之大幸也!”

接下来,曹丕、曹彰和曹植成了理所当然的立储人选。

曹丕是次子,为人谨小慎微,心机重重。

曹彰常年随父亲征战沙场,军功累累,颇有威望。

曹植满腹才华,和父亲爱好一致,都喜欢吟诗作赋。

在三人中,曹操最喜欢曹植,并多次有心立他为太子。

即使曹植放荡不羁,酒后夜闯司马门,他依旧表现出明显的偏袒和维护。

曹操最不喜欢的,就是次子曹丕。

然而,曹丕的身后却站着以荀彧、崔琰等老臣为代表的一群士大夫。

在战乱纷纷的三国,这些士大夫们心中一直没有熄灭匡扶汉室的希望,他们遵循着传统的礼仪法制,他们坚定立储先立长,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动荡。

所以,与其说是立储立长还是立贤的斗争,不如说是曹操和汉室旧臣们之间的暗自较劲和对抗。

而这种微妙的局面,最终在曹操自封魏王的那一刻被打破。

荀彧开始以身体有恙为理由,多次告假不上朝。

在与曹操彻夜长谈,问出一句“臣今日终无汉禄可食”后,荀彧明白,眼前的明公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他投靠时候的明公了。

在看到曹操差人送来的空盒子后,荀彧悟出了“盒中无食,请君自采(裁)”的含义,选择了自尽。

有着百年遗风的清河崔氏,尽管曹植是自己的女婿,崔琰却坚持着立储立长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他们宁愿赌上自己的性命,甚至是家族百年的清誉,也要设出死间计划,力保曹丕为太子,让曹植彻底失宠。

与其说曹操身边的这些士大夫们是在以命维护曹丕,不如说他们是在以命维护心中的儒家信念、文人风骨和士族信念。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根本。

上有君臣、中有夫妻、下有父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仁之小者,在保护一二无辜。

仁之大者,在匡扶天下。

作为汉臣,生在三国这样的乱世,他们清楚汉室复兴已经无望,他们没有任何选择。

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看到天下一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所以,他们无谓生死。

也正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才让曹操有所忌惮,尽管很想很想,但依旧至死未敢称帝。

0 阅读:12

忆翠文化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