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能否认:跟善于沟通的人讲话,往往会感觉如沐春风。而跟不善于沟通的人交流,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可能是引起争执的引线。
在生活中,在和孩子互动中,家长的言语暴力屡见不鲜:说教、指责、嘲讽、否定、随意评价、贴标签、任意打断、温柔的严厉……相对于使用武力施加于身体的暴力,言语上的暴力有隐蔽性,经常让人难以辨别。有意无意的言语暴力会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举个例子,幼儿园有个亲子秋游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参加游戏,其中一项是单脚连续跳过3个高10厘米的低杆。看看以下的家长会怎么做!
指责型的妈妈,冲着孩子大声吼道:“我说过让你用点力,你偏不听。这么低的障碍都跳不过去,你咋这么笨,还想要玩具,回家我绝对不会给你买。”
放任型妈妈看到跳不过去的孩子,无奈地摇头,然后无所顾忌地对身边的爸爸说:“跳不过去就跳不过去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干脆走开,然后任由孩子在原地叫妈妈。
温柔型妈妈笑眯眯地对着孩子说:“把左脚抬起来,然后用力,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跳过去。”孩子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跳过第一个低杆。妈妈继续接着说:“宝贝,再来一次,再用些力,一定会跳过去。”
再举个例子,孩子上小学了,晚上放学回到家写作业。看看不同的妈妈又会怎么做!
指责型的妈妈这样训斥孩子:你写个作业怎么这么磨蹭,两个小时都还没写完,你准备写到什么时间啊?现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将来还能干什么大事?”
放任型妈妈看到写作业慢的孩子,只会唉声叹气地说:“我忙了一天也累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别再给我添麻烦了。”
温柔型妈妈笑眯眯地对着孩子说:“今天作业是多了些,你慢慢写,妈妈坐着陪你写作业。”写到晚上10点多,孩子已经累了,但妈妈没有丝毫倦意,还在鼓励孩子认真写。孩子不敢说不写,也不敢写不好,因为妈妈这么辛苦陪着我。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家长通常会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指责型妈妈当遇到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时,不分青红皂白,会不情愿,会使用威胁的语言,用情绪来处理问题。
孩子们一时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但孩子们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凶;放任型妈妈则是“无为而治”,自己的事情自己去面对;温柔型的妈妈希望孩子的一生都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度过,想让孩子去做“正确”和“应该”的事。孩子有怨言但却不敢表达,孩子会尽力去表现,尽力去完成他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事。
然而,除了这三种不同的结果,它们还有一个共同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在言语的困扰下,对孩子的感觉刺激太强烈,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孩子在这样的偏激状态中,成长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也无法得到家庭关系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是容易发展为简单粗暴的言语重灾区。家长在和孩子讲道理之前,有没有了解事情的经过?还是在没有搞清楚情况时,已经给孩子传递了“指责、负面评价、质疑,甚至恐吓”的信息?孩子如何承受这语言之重?作为父母,如何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01
建立关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是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当然也就只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就会有很多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忽略甚至根本不明白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发脾气,稍微做错一点就会遭受父母的指责甚至打骂。所以说,当代的很多父母真的被孩子惯坏了。
孩子所遭受父母情绪上的暴力、言语上的暴力, 有的孩子可能会在内心对父母产生怀疑,甚至是距离,他们认为:我的妈妈不爱我了。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失去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信都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和孩子建立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我们是一伙儿的,你是真心为我好的,而不是来指责我、惩罚我的。认同了你这个人,才会认同你做的事。你说的话,他才能听得进去。
02
改变教育观念
父母的感觉统合状态影响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因素。
如果父母感觉统合失调,比如说情绪化严重、大嗓门、对孩子过度严厉,那么孩子的身体感官耳濡目染在这样子的感觉刺激里,会让孩子的神经网络产生不良的状况,影响日后的专注学习、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能力。
因为父母的成长环境也受到他们父母的影响,各自有各自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地方,所以,常常身体不受脑袋控制,意志力抗衡不了身体的感觉,道理都明白,但是行为做不到。
孩子的行为需要被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充足的爱与尊重,而不是用我们多年的经验认知和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要求孩子。有一种父母,他们总是干预孩子的一举一动,看上去是无微不至的爱,实际上却让孩子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
学习感觉统合观念,是做父母必修的一门功课,因为现在有太多的父母因为不懂感觉统合,没有学习感觉统合知识,发展不成熟的感官功能,如明明想对孩子好,却常常说出伤害孩子的话。家长的初心是爱,可是到最后却成了孩子命运里最深的伤害。
03
好好说话,善于有效沟通
在所有的亲子关系里,不管做父母的有多少理由,都不能成为对孩子随便发脾气的借口,更没有权利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承受者。那些毫无顾虑对孩子宣泄愤怒和不满,并且不觉察和反思,甚至还让孩子对自己道歉的行为,都是暴力沟通,不会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很多的愤怒、委屈、不满、无助和恐惧等心结。
亲近的人,沟通是为了更爱,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不对的地点和时间,以及言语力度和言语修辞,往往能轻易把一段关系推向边缘。若想真正做到自己说的话对方能听进去,双方的话语能增进亲子关系,不妨先学会倾听,描述事实,表达感受,并说出期待。比如,孩子做作业晚了,我们不是批评他“你怎么这么磨蹭”,而是告诉他:我看到了今天数学作业做了两个小时,是有困难吗?
真正的爱是从良性沟通开始的。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去爱、去影响孩子。让他通过你的言语体验到,被爱是什么感觉;让他通过你的言语体验到,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人生;让他通过你的言语,愿意把他感受到的这些传递给更多的人。
为人父母需要觉知,如果自己控制欲强,言语会伤到孩子,过度地关注孩子,是对孩子心理边界的侵犯,挫伤的是孩子成长中的自我意识。所以,当觉得孩子出现了问题,需要改变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家长所承受的家庭和社会双重重担的前提下,极少有家长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不发脾气的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地通过体验和学习来进步,成长就是从和家人孩子的互动模式中改变,打破固有的模式,开启新的模式,成为更好的自己,绽放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重新回到积极、乐观的状态中去,健康快乐的成长!(文/耿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