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贾母眼中第一得意之人,为何她死后,贾母一点也不悲伤

小涵有红楼 2024-05-08 02:05:49

此文约15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贾母作为贾府里的老祖宗,身份地位非常高。

她身边的丫环,即使放到其他主人房里,地位待遇也都不同一般。

怡红夜宴的当天晚上,林之孝家的带人查房,听到贾宝玉直呼袭人和晴雯的名字后,当即教育宝玉要守规矩,并说道:

“读书知礼的。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从这个细节中不难看出,贾母的人,不一般。

秦可卿作为宁国府的长子长孙,在贾母眼里,更是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之人。

她不仅被贾母看重,还成为王熙凤的好闺蜜。

但是她死之后,贾母的反应却非常冷漠。

秦可卿死后,贾宝玉想去前去祭拜时,她有过阻拦,说是夜里不干净。

秦可卿出殡,四王八公都给面子送行,她却没有亲自出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秦可卿身上看,她不配让贾母重视。

秦可卿出身贫苦之家,虽然性格温柔,做事稳妥,能讨得贾母的欢心,但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

秦可卿在宁国府里委身于贾珍,委曲求全惹出爬灰丑事,贾母虽然假装不知,内心却一定会耿耿于怀。

秦可卿之死,并非死疾病,而是死于天香楼。脂砚斋留下重要批注: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秦可卿之死,对于贾母来说,属于咎由自取。

身份不同,做了坏事,又死于异常,活着,贾母还可以看后重;死后,贾母自然会看轻。

从贾母感情看,她是一个冷漠之人。

表面上看,贾母是一个怜老惜贫之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之人。

其实并非如此。贾敬在外修道,暴死之后,贾母去灵前看后,出殡之日,竟然以风寒为由,留下贾宝玉在家陪同,任凭其他人处理后事。

哭的再响,都是表演;做得再巧,也都是事实。

贾母感情可能很充盈,但是对待亡故之人却并非有多少真感情。

秦可卿不配让贾母动感情,贾母也不会轻易对秦可卿动感情。这种现状的背后原因非常深刻。一是阶层很难跨越,即使身子跨越了,生活也难以真正跨越。

封建社会,阶层非常森严,越是普通人越难以逾越世俗的鸿沟,即使是依靠自身的容貌实现阶层跃升,也难以修成正果。因为阶层本身养成的认知,让人难以全身心的融入新的阶层生活。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一个观点,德和礼能害人,比如古代的军礼,出征前后都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

贾家是靠战场上立功发家,对于这套礼仪道德非常熟悉,因而对待阶层跨越之事,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

二是死亡之后每个人的关系都会变得冷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无论多么亲密的朋友,死亡之后,一切都归于零。大多数人的怀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贾母作为老祖宗,经历过太多亲人的死亡,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在一次次的死亡中,她的内心变得坚强,感情变得冷漠,这是人之本性也是生活使然。

看清秦可卿死后贾母对她的冷漠,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看待一切关系。看透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

0 阅读:236
评论列表

小涵有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