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往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它们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有些俗话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为人处世的。
关于借还,人们听到最为熟悉的一句俗话,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句俗话诠释了个人信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句俗话,来源于曾国藩家书,叫“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它告诫人们,要量力而行。
今天要讲的这句相关俗话,叫——“东西三不借,借了家准败”,这句俗话的意思非常浅显,俗话往往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虽然这三种东西借人,不一定会必然导致家败,但是被认为是不好,哪三种东西呢?
第一不借——婚床“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久露逢甘露”,结婚被归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除此之外,婚姻在古人眼中极为重要,是人生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总而言之,既然婚姻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婚姻的一切,都应该讲究。结婚与“新”字相关联,诸如新婚、新娘、新人等等。因此,在古人眼中,新婚夫妇置办的家具,应该是新的,尤其是床,毕竟人一生中,很多时间都在床上度过。
综合上述分析,第一不借的是最为基本的婚床,既不能借给别人,也不能向他人借,否则便是有违传统,不够体面。
第二不借——香火古代有着悠久的祭祀文化,其中就包括祭祀祖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祭祀祖先不仅仅能够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展现人不忘本,饮水思源的精神,在古人眼中,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香火”,在这里指的是祭拜时所用的“香”,这是属于祭祀用品的范畴,除此之外,人们也用香火来代表世代的延续,既然“香火”有着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自然是不能乱借的,否则便是被认为触了霉头。
第三不借——药罐子众所周知,古代的人们生病了,治疗疾病用的多是草药,而草药很多是需要熬制才能服用的,因此,药罐子曾为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为何俗话认为“药罐子不外借”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古人日常生产生活中,都会喜好好彩头,而尽量避免触霉头,药罐子外借,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事情。其次,古人用药,讲究的是药性,是药三分毒,如果药罐子外借了,对方熬得是什么药,自己可能不得而知,如果残留在药罐子内,则有可能影响健康。最后,古代的药罐子是一件比较珍贵的器件,除了怕对方有借无还之外,药罐子大多数是陶制品,借来借去容易打烂。
总结:俗话,非常之接地气,它们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很多俗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它们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和经验教训,对于人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当然,对待俗话,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你觉得这句俗有道理吗?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