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那么,陈毅元帅负责什么呢?

历史轮 2024-06-21 18:34:18

1946年10月15日,毛主席发了一份名为《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在淮北歼灭东进之敌》的电报,主要发给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和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组织部长曾山并告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政林。这份电报非常有意思,首次提到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这是新提法。

一、战役指挥交粟负责,那么之前是由谁负责呢?

交粟裕负责,是谁把战役指挥权交出来呢?当然是陈毅,因为在这6个人当中,陈毅的地位最高,以前的战役也是陈毅指挥的,但效果不佳。

1946年10月4日,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就给毛主席发报,提到:“陈(毅)佳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

电报已经非常明显表达了对陈毅元帅指挥的不满,希望陈、粟、谭会合一起,让粟裕协助陈毅下决心。

因此,按照正常的军政命令体系,理论上肯定是正职负责战役指挥,之前也确实是陈毅负责,现在却要交给粟裕。

二、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这是新构想。

电报里面提到:“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这已然明确了在陈毅元帅的领导下,大政方针是由6个人共同决定,决不能由陈毅元帅单独一个人定。

我们可以看毛主席发给其他野战军的电报,不可能说大政方针由多个人决定,通常一野都是彭总说了算,二野刘帅说了算,四野林总说了算,他们是有大政方针的决策权的。别看打锦州,罗帅贡献不少,但罗帅只是建议权,最终还是需要林总拍板决定。

三、最后陈毅起到两大野战军的协调作用。

其实,毛主席《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在淮北歼灭东进之敌》这一份电报,希望陈、张、邓、曾、粟、谭这6个人经常在一起,歼灭淮北东进之敌的战略构想,没有实现。

战场形势变化太快了,1947年2月根据军事态势发展,我党在山东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粟裕任副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张、邓、曾三人则离开野战军专任地方工作。

中野的刘、邓致电中央,请求陈毅来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虽然粟裕一再请求:“华野离不开陈军长。”但中央还是将陈毅任命为中原中央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同时,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

陈毅此时主要负责中野和华野在大战役当中的协调工作,让中野和华野充分吸取了陈毅的影响力,各尽所需,发展自我。

陈毅也没有再回到华野野司,陈帅在华野的职务由粟裕全面代理,华野也彻底进入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阶段。

0 阅读:3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