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杨启良,4小时成功击毙越军18人,转业后却被恶霸威胁!

历史不陌生 2024-08-02 19:44:42

2011年3月,身为台州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的杨启良接到一个投诉,放下电话后,杨启良急忙赶到现场。

原来是有车主买车后故意无理取闹,了解事情原委后,杨启良耐心沟通并承诺会尽快给出处理结果,可对方不依不饶,甚至口出各种污言碎语。

杨启良敏锐地感让觉到对方就是一个恶霸,他依然耐心底解释,没想到对方竟然跳起来威胁说:“今天不让我满意,我就让你丢了铁饭碗!”

看着对方又是骂又是威胁的样子,杨启良苦笑摇头,最终他凭借经验和智慧让恶霸闭嘴并接受调解。

事后有人问杨启良:“他都威胁你了,咋还那么有耐心?”杨启良回答说:“军人就是要能屈能伸!”

当时同事们并没有多想,直到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杨启良的消息才知道,他不但参加过对越战争还曾荣获过一等功。

时间倒回到1983年,这一年对于杨启良而言意义非凡,因为他终于离开了家乡,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杨启良入伍后不久,就接到了战前紧急训练的命令,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即将踏上真实的战场。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杨启良就跟随战友们进入了老山战场,尽管此前他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前线杨启良才真正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他每天穿梭在枪林弹雨中,说不恐慌多少有点假,可当看到受伤或牺牲的战友时,杨启良的恐慌感瞬间消失了,他只有一个信念:“为战友们报仇!”

除了和敌人战斗外,老山战场的环境对杨启良等人也是巨大的考验。

杨启良和战友们都要生活在潮湿、狭窄的“猫耳洞”里,当地气候潮湿,洞穴狭窄,通风极差,尤其是赶上下雨天,那感觉就像生活在让人窒息的水帘洞里。

很多战士的脚趾和大腿都不幸腐烂了,可在战事紧张的情况下,杨启良等人根本没时间顾忌腐烂的伤口,对于他们而言:

“只要能打胜仗,身体上的伤病都不重要,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打赢这场战斗!”

虽然是新兵,可杨启良很快就适应了前线的生存环境,而且因为多次参加战斗,他也积累了许多实战经验并很快就接到了更重要的任务。

1984年3月,杨启良接到上级命令,他需要和12位战友抢占166号高地并进攻167号阵地,这注定是一场硬仗。

到了战场,杨启良等人发现,这场仗比预想的还要难打,原来越军已将166高地视为重点进攻目标,他们不但人数上多于我们,武器也准备的非常充足。

战斗正式打响后,为了压制我军,越军冲锋炮、火炮轮番上阵,致使战斗陷入了焦灼阶段,杨启良和战友们明显感觉到,要想拿下这场仗的最后胜利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军开始出现伤亡,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倒在敌人的炮火下,杨启良非常的难过。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启良冒着枪林弹雨寻找掩体并不停地阻止敌人的进攻,因为敌军的阻拦,我军的增援部队无法赶到,杨启良和战士们陷入了被动的状态。

这时又有几名战士倒在血泊中,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杨启良突然想到了王成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于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守住166号阵地!”此时的杨启良已经顾不上个人生死,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坚决不能让敌人得逞。

好在166号阵地易守难攻,利用敌军休整时间,杨启良迅速整合枪支弹药,随后和几位战友开始做战略部署。

为了迷惑敌人,他们决定分散打击敌人,这招果然有用,因为火力点极其分散,起初越军确实有些弄不清状况,心里也变得没底。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启良和几位战友前后击退敌人3次进攻,但越军不死心,很快他们发起了第四次进攻。

这次越军的火力非常猛,致使我军3名战士壮烈牺牲,此时阵地上包括杨启良在内只剩下3位战士,杨启良再次鼓励战友们:“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守住阵地!”

然而在混战中,另外两名战士也身受重伤,无法继续作战。至此,真正能战斗的只剩下杨启良一人,而他面对的则是一个队伍。

杨启良心里憋着一口气,他拿起步话机喊话连队:“请领导放心,人在,阵地在!”这豪言壮语,振奋人心。

放下步话机后,杨启良拿起枪就是一顿扫射,冲在前面的越军倒下了几个人,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阵地上我军力量很薄弱,于是开始蜂拥而上。

杨启良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做好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他一边用机枪扫射一边扔手雷,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袭来,原来敌人的子弹射中了他的左腿。

尽管因为疼痛和体力消耗太大,杨启良感觉身体非常虚弱,仿佛随时都要倒下,可强大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他不停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挺住!”

信念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杨启良凭借一己之力,竟然再次击退了敌人进攻。随后,杨启良一边向敌人投弹,一边喊话连队:“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很快步话机有了回应:“一定要压制住敌人,援军马上就到!”杨启良坚定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在接下来的四个多小时内,杨启良拖着受伤的身体,先后4次打退了越军从班到排的进攻,累计击毙敌军18人。

杨启良就是凭借着“一定要赢”的信念,坚持到了最后,战后他被誉为活着的“王成”,同时被授予一等功。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杨启良依然坚守在老上阵地,他生活的地方就是阴暗、潮湿的“猫耳洞”。

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杨启良没洗过一次脸,没换过一套衣服。

等到双方休战后,出现在战友面前的杨启良,满身污泥,面色蜡黄,而且因为长时间不和人说话,导致杨启良的语言功能都退化了。

得知杨启良在“猫耳洞”的经历后,战友们都红了眼眶,对他更是钦佩不已,之后杨启良又返回了部队,直到1996年才正式转业,成为了家乡消协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

秉承着“退伍不褪色”的原则,步入工作岗位的杨启良兢兢业业,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当然在处理投诉过程中,秉承公平公正原则的杨启良有时候也会受到委屈,可是他毫无怨言,有时候对方非常过分,同事们都说:“这你都能忍!”

杨启良则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给国家添麻烦的,而且我的拳头是对敌人的,不是对同胞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看到了杨启良的军人本色和格局, 也因为他总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所以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娘舅”。

从在战场上一人歼敌18人的英雄,到为民服务的“老娘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英雄本色,这样的杨启良值得我们点赞和敬佩。

1 阅读:138

历史不陌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