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支教研学乱象究竟为何?

一次犯罪网事 2024-06-13 03:44:36

6月9日,央视新闻曝光了“大凉山研学项目7天支教费上万”的乱象。有人调查发现,一些研学机构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大凉山沦为“公益秀场”的同时,那些“被参与”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不得不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应付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支教研学团。

公益还是生意?

在某知名研学机构的海报上,几名皮肤黝黑、头发凌乱的“大凉山的孩子”被公然印于其上。这样的海报,很容易就吸引到人们的目光。这是去大凉山做公益的一个宣传项目。但是这种情景都是为了宣传做出的表象,早已脱贫的大凉山并不是研学机构所宣传的“穷苦”模样

现在的一些研学机构打着“公益”名义,高价售卖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价格普遍在8000元-11000元,个别较贵的项目则卖到了40000元。而这些研学项目的宣传“标配”视频里,常常会有大凉山的孩子光着脚身背干柴走山路以及挖土豆、生火做饭等镜头,借此放大悲情博取公众同情。

此类“打着公益旗号牟取私利”的商业研学,不仅违背了支教服务的初衷,更是对公益精神的亵渎。

当前研学市场支教乱象频出,也暴露了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的缺位。对于那些以盈利为目的、忽视教育质量的支教项目,应当明令禁止、予以整改;对于那些真正热爱教育的志愿者,政府应当推动建立健全志愿者平台,助力支教组织和受支援地的沟通,消除“信息差”,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宝贵的教育资源连同关爱一起,流向祖国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追逐利益已经放弃了基本的道德素养,为了自己的利益刻意抹黑大凉山,这究竟是怎么了,这种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经营什么时候能够停止,近年来,许多词语已经成了贬义词,别让公益活动也变成贬义词。

0 阅读:26

一次犯罪网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